海南省三亚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营养成分中能提供能量的是( )</p><p>A. 水分 B. 无机盐 C. 维生素 D. 糖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p><p>无机物有水、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有机物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维生素,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每天的食物中获得。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而蛋白质主要是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系,其次也能提供部分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营养成分无需消化能直接被吸收的是( )</p><p>A. 糖类 B. 无机盐 C. 蛋白质 D. 脂肪</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是:</p><p>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p><p>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B错误;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C错误;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作用,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成年人正常的血压值12.0-18.7/8.0-12.OKpa,李爷爷的血压经常在19.8-20.5/9.5-10.2Kpa之间波动,那么李爷爷可能患有( )</p><p>A. 低血压 B. 高血压 C. 贫血 D. 糖尿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上血管壁的侧压力。肱动脉这个位置和心脏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测得血压数值相对准确。</p><p>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液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液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健康成年人的动脉血压,一般维持在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就称为高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则称为低血压。血压太高和太低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李爷爷的血压经常在19.8--20.5/9.5--10.2Kpa之间波动,应属于高血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 )</p><p>A. 支气管 B. 鼻 C. 气管 D. 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p><p>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它们都只有( )</p><p>A. 一层细胞 B. 二层细胞 C. 三层细胞 D. 无法判断</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p><p>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由下列哪一部位产生的( )</p><p>A. 组织细胞 B. 肺 C. 气管 D. 血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p><p>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肺的通气,经呼吸道将气体呼出体外,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p><p>B. 肺的换气实现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p><p>C. 组织间气体交换实现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p><p>D. 肺的换气和组织间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p><p>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而不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A错误;通过肺的换气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B错误;通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C错误;肺的换气和组织间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皮肤烧伤、烫伤后容易留下疤痕,这至少伤到了( )</p><p>A. 表皮生发层 B. 表皮角质层 C. 真皮 D. 皮下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疤痕是人体的皮肤组织受到外界各种创伤之后,在伤口愈合之处的皮肤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充填、连接、支持、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而形成。也就是说,疤痕的形成是人体的一个正常的生理修复过程,创伤后若无疤痕修复,则伤口不能愈合。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修复和再生功能。所以皮肤烧伤、烫伤后容易留下疤痕,这至少伤到了表皮生发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病人每天的排尿次数和尿量都比正常人多,可能是下列哪种结构发生病变所致( )</p><p>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动脉   D.肾小囊</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排尿次数和尿量都比正常人多,因为肾小管没有将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重吸收。原尿有150升,而正常排出来的尿有1.5升,原因就在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肾小管发生病变时,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尿量增多。因为尿量增多,膀胱的储存量却没有增大,所以膀胱就会经常充满,人就会不断产生尿意,导致排尿次数过多。故本题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是生命之源。欧盟建议9~13岁的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p>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泌尿、排汗两条途径排出体外</p><p>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需要及时补充淡盐水</p><p>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p><p>D.水参与人体的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重要生理活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A、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人体内的水还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p><p>B、天气炎热时或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大量出汗,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因此人在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淡盐水.</p><p>C、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像尿素等含氮物质,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p><p>D、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人体通过出汗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汗液的成分与尿液的成分中都含有( )</p><p>A. 水、无机盐、尿酸 B. 水、无机盐、尿素</p><p>C. 水、无机盐、葡萄糖 D. 水、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可见尿液和汗液中都有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原尿与血液相比,主要区别是原尿不含有 ( )</p><p>A.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B. 血细胞和葡萄糖</p><p>C. 尿酸和尿素 D. 血细胞和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p><p>A. 肾小体 B. 肾小囊 C. 肾小球 D. 肾小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而肾小管对红细胞、蛋白质没有重吸收作用导致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是( )</p><p>A. 排尿、排便的信息错误传导到脊髓</p><p>B. 大脑不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p><p>C. 脊髓灰质失去反射功能</p><p>D. 大小便活动不受脊髓控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呈蝶形,在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如排尿中枢、排便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白质在灰质的周围,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因此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p><p>排尿中枢、排便中枢是位于脊髓里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脊髓从胸段折断的病人,出现大小便失禁,说明脊髓从胸部横断,脊髓里胸部以下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导致大小便失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p><p>A. 视网膜、视神经</p><p>B. 大脑皮层、视网膜</p><p>C. 视网膜、大脑皮层</p><p>D. 大脑皮层、视神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p><p>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血液呈现红色是由于血液中含有</p><p>A .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p><p>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p><p>B.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p><p>C.男同学到青春期喉结突出</p><p>D.看电视感动的落泪</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不属于激素调节,A错误;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是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B错误;进入青春期,由于性激素的分泌,男孩出现了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如男生出现喉结突出、遗精,属于激素调节,C正确;看电视感动的落泪,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地球每分钟有超过20hm平方的森林被毁,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的破坏带来严重的后果</p><p>A. 资源匮乏 B. 气候恶化 C. 土地沙漠化 D. 伐木为薪</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我国不仅人均森林面积少,而且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即使在适宜植物生长的地区也出现了许多荒山。</p><p>森林的破坏带来严重的后果如资源匮乏、气候恶化、土地沙漠化,动植物灭绝,生物链缺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直接遭受自然的惩罚。伐木为薪不是森林的破坏带来严重的后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是( )</p><p>A.吃杨梅分泌唾液 B.看杨梅分泌唾液</p><p>C.听人家讲杨梅分泌唾液 D.三者都是</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的条件反射,如谈论梅子时分泌唾液,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吃梅子分泌唾液、看到梅子分泌唾液或闻到梅子的气味分泌唾液,都是有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肠有利消化的特点是( )</p><p>A. 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p><p>B. 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p><p>C. 小肠表面有绒毛</p><p>D. 小肠内有胆汁、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促进消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国家实行醉驾入刑制度,原因是醉驾容易导致车祸。其主要原因是醉酒容易造成( )</p><p>A. 肌肉损伤 B. 骨骼损伤</p><p>C. 神经系统功能受抑制 D. 消化功能受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功能区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知识、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少量饮酒可以促进中枢神经兴奋,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心跳加快,出现面红耳赤现象;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心房的四个腔中,流动脉血的有( )</p><p>A.左心房和右心房 B.左心房和左心室</p><p>C.左心房和右心室 D.右心房和左心室</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因此流动脉血的有左心房和左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反复一段时间后可见石灰水变得 ,这说明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p><p>A.澄清、氧气 B.浑浊、二氧化碳 C.澄清、二氧化碳 D.浑浊、氧气</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能够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高,因此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小烧杯中倒入10mL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的温水中。1h后植物油不见了。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p><p>A. 唾液、胆汁、胃液</p><p>B. 胆汁、肠液、胰液</p><p>C. 胃液、胰液、唾液</p><p>D. 肠液、胰液、唾液</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对脂肪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和肠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人体的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p><p>A.食物残渣的排出 B.二氧化碳和水由呼吸系统排出</p><p>C.汗液的排出 D.尿液的排出</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p><p>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监测涉及范围广泛,方法多种多样。常用不同的指示植物进行野外大气污染的监测。下列哪种植物是常用来监测二氧化硫的( )</p><p>A. 烟草 B. 菜豆 C. 苔藓 D. 舟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p>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选项中只有苔藓属于苔藓植物,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人在乘船、乘车、乘飞机时会发生晕船、晕车、晕飞机的现象,这主要与下列哪个耳的结构有关( )</p><p>A. 鼓膜 B. 听小骨 C. 前庭和半规管 D. 耳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p><p>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A不符合题意;听小骨的作用是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B不符合题意;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C符合题意;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p><p>B. 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p><p>C. 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p><p>D. 输血时血型不同就会造成血液凝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A、C正确;<br />输血是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B正确;<br />输血时血型不同就会造成红细胞凝聚,在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p><p>B. 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p><p>C. 胆囊分泌的胆汁对脂肪起乳化作用</p><p>D. 胃是消化器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从胃开始消化,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肝脏分泌的胆汁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起物理性消化的作用,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在胆囊里面;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病打针时,药物最先达到心脏的( )</p><p>A. 左心房 B. 右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p><p>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568038f0/SYS201905020932230922258425_DA/SYS201905020932230922258425_DA.001.png" width="383" height="2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生病打针时,药物到达病灶的途径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所以生病打针时,药物最先达到心脏的右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人的右臂动脉破裂出血,这时你正在身边,你怎样紧急抢救</p><p>A. 包扎近心端的动脉</p><p>B. 包扎远心端的动脉</p><p>C. 包扎近心端的静脉</p><p>D. 包扎远心端的静脉</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因为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所以动脉出血时,应在动脉的近心段止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p><p>A.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p><p>B.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p><p>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p><p>D.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气体和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内,而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里,这样,从右心室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就变成了鲜红色的动脉血。</p><p>故A、B、D错误, C正确,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成填空</p><p>(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p><p>(2)“红灯停,绿灯行”属于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p><p>(3)海南省特别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建立______和实施______是恢复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施。</p></div></div>
<div><p>【答案】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反射条件反射自然保护区大型生态工程</p><p>【解析】</p><p>(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反射是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r />(2)反射的类型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如婴儿吃奶;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司机看到红灯后停车。</p><p>(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r />(2)“红灯停,绿灯行”属于条件反射。<br />(3)海南省特别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实施大型生态工程是恢复和改建生态环境的重大有效措施。</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568038f0/SYS201905020932234696339881_ST/SYS201905020932234696339881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568038f0/SYS201905020932234696339881_DA/SYS201905020932234696339881_DA.001.png" width="291"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p><p>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时易患脚气病,缺维生素B2会患口腔溃疡,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以下血液中的成分与它们的功能连线。</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930c033/SYS201712310034448280972768_ST/SYS201712310034448280972768_ST.001.png" width="323"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3930c033/SYS201712310034448280972768_DA/SYS201712310034448280972768_DA.001.png" width="333"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主要作用是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识图回答</p><p>(1)请根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写出有关结构的名称和功能:[③]______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______而成像;[⑤]______白色坚固,能保护眼球的______;[⑨]______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受光的刺激。</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568038f0/SYS201905020932236097214292_ST/SYS201905020932236097214292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引起眼球的功能异常,形成近视。请指出两种不良的用眼习惯。</p></div></div>
<div><p>【答案】晶状体折射光线巩膜内部结构视网膜在暗弱光线下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看字体太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看电视时间太久等等</p><p>【解析】</p><p>如图是眼球的结构,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虹膜、⑤巩膜、⑥睫状肌、⑦玻璃体、⑧脉络膜、⑨视网膜、⑩视神经。</p><p>(1)③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而成像;⑤是巩膜,白色坚固,能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⑨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br />(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三要(好习惯)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不良习惯)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三个一(注意事项)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5月12日我国汶川大地震,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p><p>(1)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________(“病原体”或“传染源”),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________ (“病原体”或“传染源”)。 </p><p>(2)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________ ;此外还应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________ 。 </p><p>(3)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_______ .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_ ,导致体内产生________ ,从而使机体获得________性免疫。 </p><p>(4)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那么你认为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________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病原体 传染源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非特异性 </p><p>【解析】</p><p>病毒是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的特点,流行具备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针对这三个环节对传染病预防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p><p>(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病原体,当人体被感染后就成了传染源。<br />(2)针对传染病流行的这三个环节对传染病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传染源;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br />(3)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易感者。流感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相当于抗原物质,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能对流感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是特异性免疫。<br />(4)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皮肤的防御功能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