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第十三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p><p>A. 弹钢琴的机器人 B. 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C. 正爆发的火山 D. 正在生长的玉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长大的钟乳石、正爆发的火山,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B、C错误;正在生长的玉米,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实验中如果结果和假设不符合,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p><p>A. 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 依据实验结果下结论</p><p>C. 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 修改假设,重新做试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一个统一的而且是正确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从过程中获取具体经验和方法训练,因此探究性实验必须强调过程训练,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得出的一种结论,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选用下列哪一组镜头,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 )</p><p>A. 目镜10×,物镜40× B. 目镜10×,物镜10 ×</p><p>C. 目镜15×,物镜10× D. 目镜15×,物镜4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为100倍,B为400倍、C为125倍、D为640倍。所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也就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选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 )</p><p>A.空气 B.水 C.温度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试验,在设计对照试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p><p>A.所有的变量都不相同 B.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不相同</p><p>C.除实验变量以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所有的变量都相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除自变量外,所有的无关变量都应相同,A错误;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实验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B正确;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C错误;自变量不同,但无关变量都要相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p><p>A. 植物 B. 水和温度 C. 阳光 D. 土壤和空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在温暖潮湿的地区,温度适合植物生长,有充足的水分,因此植物种类、数量多,寒冷、干旱的地区温度低,水分不足,故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p><p>A.绿色植物 B.阳光 C.肉食动物 D.微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肉食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都属于生物因素,不是非生物因素,ACD不正确;阳光、空气、水都是非生物,因此属于非生物因素,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 ( )</p><p>A.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通光孔 B. 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p><p>C. 观察物镜是否对准反光镜 D. 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外界光线较弱,我们应当选用( )</p><p>A. 大光圈平面镜</p><p>B. 小光圈凹面镜</p><p>C. 大光圈凹面镜</p><p>D. 小光圈平面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C正确。</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p><p>A. 光 B. 水 C. 温度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p><p>A. 空气 B. 温度</p><p>C. 阳光 D. 土壤微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空气、温度、阳光是非生物因素;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生物因素.</p><p>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特征,不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的是( )</p><p>A.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p><p>B.都能繁殖后代</p><p>C.都由细胞构成</p><p>D.都能进行新陈代谢</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p><p>A. 兔子的眼睛长在头部两边 B. 蚯蚓疏松土壤</p><p>C.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 葵花朵朵向太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兔子的眼睛长在头部两边,视野开阔,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敌情,尽快逃命,体现了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蚯蚓能疏松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旗形树冠的形成是在盛吹定向强风的地方,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p><p>A. 李时珍 B. 司马迁 C. 达尔文 D. 袁隆平</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A、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是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不符合题意.</p><p>B、司马迁(大约公元前145年~大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不符合题意.</p><p>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p><p>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疏松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换,保持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雷鸟对环境的适应。而不是影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有甲、乙两台显微镜(甲:目镜10×,物镜40×;乙:目镜5×,物镜1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________)的显微镜。</p><p> </p></div></div>
<div><p>【答案】乙</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在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在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的放大倍数:10×40=400,乙的放大倍数:5×10=50,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应选择镜头组合是乙的显微镜。</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枫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一个细胞偏左,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方向移动。(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根据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分析解答。</p><p>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在本题中细胞在视野中的左边,所以如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物台上的装片往左(←)边方向移动。</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若观察到的物像较模糊,但视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转动粗准焦螺旋。(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显微镜的使用中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的使用:用粗准焦螺旋找到像,用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p><p>在寻找物像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为了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损坏物镜,眼睛应注视着物镜。然后眼睛看目镜,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基本看清物像,但观察的物像不够清晰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探究得出结论后,不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发现镜头上有污物,可以用餐巾纸擦拭 (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掌握显微镜的清洁方法,学会对显微镜进行保养的正确方法。</p><p>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防止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而餐巾纸纤维粗糙容易划伤镜头,且容易掉落一些毛、屑影响观察。</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戈壁滩与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别,造成这一差异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水分。(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生物种类繁多,而戈壁滩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戈壁滩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戈壁滩中生物种类稀少,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故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 (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实验中进行测量,若时间不够,可以只测量1次,就可获得可靠数据。(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误</p><p>【解析】</p><p>为了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要进行测量,一般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p><p>为了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要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时间的单位是秒。在实验室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秒表来测量时间。为了减少误差,得到可靠的定量的比较,要进行测量,一般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只测量1次,一般不能获得可靠数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