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蒿能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个实例说明( )</p><p>A. 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p><p>B. 生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p><p>C. 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p><p>D.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长,表明沙嵩能适应干旱的环境,且能固沙,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选项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 )</p><p>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 生活环境的多样性</p><p>C. 物种的多样性 D. 遗传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解答。</p><p>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市是夏季蚊子较多的地区,人们经常使用蚊香灭蚊,一段时间后,发现开始时灭蚊效果好,后来灭蚊效果不明显了。下列合理的解释是( )</p><p>A. 蚊香使蚊子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p><p>B. 蚊香选择了蚊子中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p><p>C. 蚊子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p><p>D. 蚊香的质量越来越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p>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蚊子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蚊香时,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蚊子,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蚊香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蚊香造成蚊子基因变异,使之产生抗药性,在使用同等剂量的蚊香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蚊作用,导致蚊香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一对古生物化石,经过研究发现竟然是一对雌雄孔子鸟化石,两只鸟深情对望,姿态优美动人,堪称1亿多年前的“爱情鸟”。关于孔子鸟化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p><p>A. 孔子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p><p>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p><p>C. 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没有低等生物的化石</p><p>D. 生物越高等,出现的地层地质年代越晚近</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科学家认为孔子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因此,孔子鸟等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A正确;</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B正确;</p><p>在地质年代较近的地层中高等动物的化石多,但是也有低等生物的化石,C错误;</p><p>生物越高等,出现的地层地质年代越晚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p><p>A. 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p><p>B. 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p><p>C. 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p><p>D.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br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山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导致人体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血液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缺氧,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减少,因此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br />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符合题意;<br />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p><p>A. 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 B. 产生了有利变异</p><p>C. 产生了不利变异 D. 产生了不可遗传的变异</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是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有利变异)生存与不适者(不利变异)被淘汰的结果。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自然选择的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因。所以生物进化的内部因素是产生了可遗传的有利变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p><p>①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②从体型小到体型大 ③从简单到复杂 ④从低等到高等 ⑤从陆生到水生</p><p>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719beba6/SYS201712310109018627132594_ST/SYS201712310109018627132594_ST.001.png" width="171"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③⑤ B. ①②④</p><p>C. ②④⑤ D. ①④⑤</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由图可知,①表示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基本内容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 )</p><p>A. 建立自然保护区</p><p>B. 濒危物种迁出原地保护</p><p>C. 颁布相关法律法规</p><p>D. 建立濒危物种的基因库</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据此解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p><p>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看成一条食物链</p><p>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红”化作“春泥”的是生产者</p><p>C. 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先减少,后增加</p><p>D. “草盛豆苗稀”体现了草和豆苗之间的竞争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是一条食物链,A错误;<br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分解者,B错误;<br />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br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实例是( )</p><p>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p><p>B.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p><p>C.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p><p>D.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符合题意;<br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br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不符合题意;<br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符合生命起源过程的是( )</p><p>A. 高温、紫外线、雷电等条件下,水蒸气、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了原始生命</p><p>B. 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p><p>C.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原始生命不断从海洋中形成</p><p>D. 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氨、甲烷等汇入原始海洋内,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高温、紫外线、雷电等条件下,水蒸气、氢气、甲烷等气体合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并没有原始生命,A错误;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B正确;原始海洋中,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最终产生了原始生命,C错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等汇入原始海洋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科学家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克隆羊多莉”的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f5b04c5f/SYS201905180907392011156581_ST/SYS201905180907392011156581_ST.001.png" width="447" height="3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克隆属于有性繁殖</p><p>B. 多莉的外貌最像供卵细胞母羊a</p><p>C. 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p><p>D. 目前是,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克隆人也是被允许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br />(2)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p><p>克隆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b羊提供了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羊多利的外貌像b羊,B错误;多莉的诞生说明控制生物遗传和发育的物质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从理论上证明人体克隆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涉及技术、伦理、道德和社会等复杂问题,因此克隆人是不允许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12/10/de8aeaf7/SYS201901121007190250817831_ST/SYS201901121007190250817831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丙是分解者,主要是由微生物组成</p><p>B. 甲与乙之间是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p><p>C. 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p><p>D.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乙固定的太阳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主要是由微生物组成,A正确;<br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而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就表示食物链,甲属于生产者,乙属于消费者,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B正确;</p><p>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C正确;</p><p>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p><p>B、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p><p>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p><p>D、 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铪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学会用火;智人学会人工取火,能够狩猎,产生的了语言。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通过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是最近的,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不是起源于类人猿,选项A不正确;变异是不定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选项B不正确;脑容量的增加是人类进化过程显著的变化,选项C正确;直立行走是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选项D不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农业害虫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关于此过程的推理中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719beba6/SYS201712310109041471289704_ST/SYS201712310109041471289704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在c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两者之间已不存在食物关系</p><p>B. 在a期间,如果在农田中喷洒针对害虫I的农药,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p><p>C. 在b期间蜘蛛数量较快减少的原因是该种蜘蛛的食物不足</p><p>D. 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C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是两个种群的捕食被捕食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A错误;<br />在A期间,若对害虫I施杀虫剂,害虫I数量减少,蜘蛛由于食物减少,蜘蛛的数量增加会变慢,甚至减少,B错误;<br />在B期间,由于蜘蛛数量过多,害虫I数量减少,蜘蛛由于食物不足,数量下降,C正确;<br />图中所示害虫I,为了获取食物,危害了农作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 )</p><p>A. 科学家将人生长激素基因连接到大肠杆菌DNA上,培育出能生产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p><p>B. 科学家把美洲拟蝴蝶鱼的抗冻基因转入番茄细胞中,培育出了抗冻番茄</p><p>C. 我国农业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p><p>D.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杂交水稻是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进行杂交得到的新品种,不属于基因过程的应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发酵技术和食品保存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是指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产气</p><p>B. 白酒酿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依靠酵母菌分解谷物中的淀粉</p><p>C. 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就是添加防腐剂</p><p>D. 真空包装法,能破坏需氧菌类的生存环境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A错误;</p><p>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其中霉菌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把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葡萄糖,B错误;</p><p>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C错误;<br />真空包装食品变质涨袋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袋内有了气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病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而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p><p>A、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p><p>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p><p>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p><p>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A不符合题意;</p><p>B、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是不定向的,B 不符合题意;</p><p>C、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C符合题意;</p><p>D、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非常普遍,有些人甚至把它当作治疗感冒的“万灵丹”。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或用药不当,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在50年代,几十到一百单位的青霉素就可以挽救无数伤员的生命,而现在相同病情用几百万单位也没有效果。</p><p>(1)细菌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既有耐药性的个体也有不耐药性的个体,也就是说变异是__________的,而抗生素在细菌的进化过程中起了________作用。</p><p>(2)抗药性强的细菌个体生存下来,而抗药性不强的个体则被淘汰,也就是____________,不适者被淘汰,使得生存下来的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这一过程就叫作____________。</p><p>(3)绝大部分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7天能够自愈,注射抗生素对治疗几乎不起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病毒必须寄生在我们的__________中才能生活和增殖,人们可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p></div></div>
<div><p>【答案】遗传和变异 不定向 定向选择 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 活细胞 抗体 </p><p>【解析】</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p><p>(1)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变异不定向。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这一过程就叫做自然选择。因此,细菌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既有耐药性的个体也有不耐药性的个体,也就是说变异是不定向的,而抗生素在细菌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定向选择作用。</p><p>(2)通过(1)分析可知,抗药性强的细菌个体生存下来,而抗药性不强的个体则被淘汰,也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使得生存下来的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这一过程就叫作自然选择。</p><p>(3)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因为流行性感冒是由于病毒引起的,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所以效果不明显。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免疫球蛋白质在免疫学上属于抗体,能清除相应的抗原。因此,绝大部分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7天能够自愈,注射抗生素对治疗几乎不起作用,原因是抗生素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病毒必须寄生在我们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增殖,人们可通过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预防,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李村河的河流生态系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图的三个模式图。请结合模式图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719beba6/SYS201712310109027153389787_ST/SYS201712310109027153389787_ST.001.png" width="443"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中数量最多的消费者是________,甲所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图一中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p><p>(2)由图一可知,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循环。</p><p>(3)李村河周边温室中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农作物,还使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能够使光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是图一中的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充当__________的角色。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p><p>(5)图三中的B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它们的生活方式是________,营养方式是________;图中的D代表的成分是生产者,相当于图二中的________,图三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p><p> </p></div></div>
<div><p>【答案】 丙 分解者 甲、乙、丙、丁 二氧化碳 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乙 生产者 丁 分解者 腐生 异养 C D→A</p><p>【解析】(1)图一中数量最多的消费者是丙,甲所代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图一中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甲、乙、丙、丁。</p><p>(2)由图一可知,碳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p><p>(3)李村河周边温室中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农作物,还使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p><p>(4)能够使光能流入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是图一中的乙,它在生态系统中充当生产者的角色。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丁。</p><p>(5)图三中的B代表的成分是分解者,它们的生活方式是腐生,营养方式是异养;图中的D代表的成分是生产者,相当于图二中的D,图三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D→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济南森林公园环境优美,是许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图一为森林内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f5b04c5f/SYS201905180907398036915265_ST/SYS201905180907398036915265_ST.001.png" width="417"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蛇与鹰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p><p>(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未表示出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p><p>(3)若图二表示的是植物、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则乙代表的生物是______。</p><p>(4)公园中树木茂盛,与园外环境相比夏天温度较低,是市民夏季乘凉的好地方,这表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p><p>(5)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大面积毁坏,则生态平衡将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div>
<div><p>【答案】2 捕食和竞争 非生物成分 鹰 生物影响环境 自我调节 </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1)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细菌真菌,图一中的食物链有: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因此图一中有2条食物链,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蛇与鹰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br />(2)图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未表示出的成分为非生物成分。<br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一中鹰的营养级最高,数量最少,图二中乙的数量最少,因此若图二表示的是植物、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则乙代表的生物是鹰。<br />(4)公园中树木茂盛,与园外环境相比夏天温度较低,是市民夏季乘凉的好地方,这表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影响环境。</p><p>(5)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大面积毁坏,则生态平衡将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探究某些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p><p>①在四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另外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p><p>②向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p><p>③向四个瓶中放入大小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小鱼各两条;</p><p>④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环境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8/09/f5b04c5f/SYS201905180907400699946645_ST/SYS201905180907400699946645_ST.001.png" width="447"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p>实验结果如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1.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206.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态瓶编号</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A</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B</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C</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D</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206.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瓶中小鱼生存时间/d</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3</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11</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2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1.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1.5pt; padding: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r></table><p> </p><p>(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__________,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参与____________。</p><p>(2)装置D中,小鱼存活的时间比装置A中的存活时间短,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比较C、D瓶的实验结果可知,水藻通过____________为小鱼提供________。</p><p>(4)该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 物质循环 水藻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小鱼缺氧死亡 光合作用 氧气 生产者、分解者、光 </p><p>【解析】</p><p>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无机盐(泥沙),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动物的呼吸能释放二氧化碳。</p><p>(1)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br />(2)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水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反而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与小鱼争夺氧气,氧气消耗的最快。因此D装置中的小鱼存活的时间最短。<br />(3)C、D的变量光照,因此比较C、D装置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水藻通过光合作用,才能为小鱼提供氧气。<br />(4)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河泥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属于分解者,为了探究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B、C、D瓶中放入等量的水藻,A瓶没有,为了探究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把A、B、C瓶置于阳光下,D瓶放在黑暗环境中,为了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家庭制作甜酒时,常需将煮好的糯米冷却后,加入酒曲,并且需将酿酒的器皿密封。若天气寒冷,还需采取保温措施。据此完成问题:</p><p>(1)酒曲中含有__________等微生物。</p><p>(2)加入酒曲的目的是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__________,然后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将其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p><p>(3)加入酒曲前,常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到室温,原因是____________</p><p>(4)天气寒冷时保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酿酒过程中,须将器皿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密封不严会出现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酵母菌 葡萄糖 酒精和二氧化碳 温度过高会将酵母菌等微生物烫死 提高温度,满足微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加快酒的生成 形成缺氧条件,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没有酒精生成 </p><p>【解析】</p><p>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熟练掌握制作甜酒的过程、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p><p>(1)制作甜酒时要用到酒曲,酒曲中含有酵母菌等微生物。</p><p>(2)加入酒曲的目的是:接种酵母菌,酵母菌首先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让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p><p>(3)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加入酒曲前,常将煮熟的糯米冷却到常温,因为温度过高,会将酵母菌等微生物烫死。</p><p>(4)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去发酵,影响产酒。因此天气寒冷时,需要保温的原因是提高温度,满足微生物生存的条件,加快酒的生成。</p><p>(5)酵母菌发酵需要无氧的环境,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才能发酵产生酒精,因此要将器皿加盖密封目的是形成缺氧的环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也防止了杂菌的进入。 如果密封不好,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酒精。</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