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之仇
<p> 九世之仇</p><p> 【发音】jiǔshìzhīchóu</p><p> 【释义】多用以指久远的深仇。原本指国仇等意义重大的仇恨,不适用于一般的私人恩怨。</p><p> 【出处】《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评齐襄公为报九世之前齐哀公被烹杀之仇灭纪一事)</p><p> 【示例】九世之仇,百年之德,至于今而始报之子孙,即报者亦不知其所以。(章炳麟《菌说》)</p><p> 【故事】</p><p> 春秋时期,纪侯向周夷王进谗言,夷王三年,齐侯因此被周夷王活活烹杀。齐人哀之,谥为哀公。自哀公开始,传九世到齐襄公姜诸儿,齐襄公出兵灭纪国,为齐哀公报仇。齐襄公是齐桓公的兄长。春秋三传对此事曾有争议,因为当时的风俗是,家仇只论五世。公羊传认为国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p><p> 后来,汉武帝说:”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遂坚决北伐匈奴。因为汉高祖曾有“白登之围”被迫贡献金帛女子的耻辱;吕后也遭遇过匈奴致书之辱;文景两代,也都不断遭受匈奴入侵,所以,汉武帝决心复仇,解决边患。</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