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6 00:02:10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故事

<p>【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p><p>【拼音】jiāntīngzémíng,piānxìnzéàn。</p><p>【释义】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p><p>【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p><p>【成语故事】</p><p>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p><p>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说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