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5 23:36:15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作者:佚名;出处诗名:《《孟冬寒气至》阅读习题及答案》<p>        《孟冬寒气至》阅读习题及答案</p><p>        阅读下古诗,然后答题(8分)</p><p>        古诗十九首(之十七)</p><p>        孟冬寒气至①,北风何惨栗②。</p><p>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p><p>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③。</p><p>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④。</p><p>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p><p>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p><p>        一心抱区区⑤,惧君不识察。</p><p>        注释①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十月。②惨栗:寒冷。③蟾免:月亮,传说月中有蟾兔,故以“蟾”为月的代称。④遗:送。⑤区区:真挚的情意。</p><p>        (1)请分析“愁多知夜长”的含义及作用。为什么说“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最能表现思妇的痴情?(4分)</p><p>        答:</p><p>        (2)钟嵘在《诗中》中称《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请谈谈这<span>首诗是怎样抒写“别离”之哀的。(4分)</span></p><p>        【参考答案】</p><p>        14。(1)由于愁多,故而不能成寐;由于不能成寐,方才知晓冬夜何其漫长,从而突显出思妇备受相思之苦的心理状态。(2分)思妇无比珍视远方的来信,于是将其贴身珍藏,时时拿出来细细品读,聊一慰藉,三年之后,字迹犹存,这是我么柔情与痴情的举动,又是多么值得同情和感动的感情。(2分)</p><p>        (2)这首诗先写季节转换、外界风寒,用景物的凄清衬托主人公内心凄凉,(1分)再集中描写她夜不能寐,只好仰观星月,借以打发漫漫长夜的生活场景,(1分)然后用一个最令人唏嘘感叹、惊心动魄的情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写出她对远方的游子可悯可哀的感情,(1分)最后向读者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既表现了她真挚不变的感情,又展示了自己可悲的遭遇,令人同情。(1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