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作者:杜甫;出处诗名:《戏为六绝句》<p>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p><p>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br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p><p>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br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p><p>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br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p><p>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br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p><p>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br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p><p>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br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p><p style="margin:0px; font-size:12px;line-height:160%;">【赏析】</p> <p>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由质朴趋向华彩的转变阶段。丽辞与声律,在这一时期得到急剧的发展,诗人们对诗歌形式及其语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这,则为唐代诗歌的全面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六朝文学又有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倾向,特别到了齐、梁宫体出现之后,诗风就更淫靡萎弱了。因此,唐代诗论家对六朝文学的接受与批判,是个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当齐、梁余风还统治着初唐诗坛的时候,陈子昂首先提出复古的主张,李白继起,开创了唐诗的新局面。“务华去实”的风气扭转了,而一些胸无定见、以耳代目的“后生”、“尔曹”之辈却又走向“好古遗近”的另一极端,他们寻声逐影,竟要全盘否定六朝文学,并把攻击的目标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p><p>庾信总结了六朝文学的成就,特别是他那句式整齐、音律谐和的诗歌以及用诗的语言写的抒情小赋,对唐代的律诗、乐府歌行和骈体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导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距离唐代较近的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因而是非毁誉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虽不满于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但他们主要的贡献,则是在于对六朝艺术技巧的继承和发展、今体诗体制的建立和巩固。而这,也就成了“好古遗近”者所谓“劣于汉魏近风骚”的攻击的口实。如何评价庾信和四杰,是当时诗坛上论争的焦点所在。于是,在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杜甫创作了《戏为六绝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p><p style=" color:#919090;margin:0px; font-size:12px;line-height:160%;">参考资料:</p>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68-171页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