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杜牧;出处诗名:《《清明》》<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关键词】</p><p> 诗词名句,写景记事,自然,田园,山村</p><p> 【名句】</p><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出处】</p><p> 唐•杜牧《清明》</p><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p><p> 【译注】</p><p>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p><p> ①纷纷:形容多。</p><p> ②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p><p> ③借问:请问。</p><p> ④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p><p> 【说明】</p><p>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p><p> 【赏析】</p><p> 杜牧这首写清明的绝唱,内容虽然简单平常,但诗中的场景以及意境创设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首句点明了时令和天气,“纷纷”二字是对春雨下落特征的描写,说明这是一场小雨,雨细如丝,同时“纷纷”又是对作者心境的一种描写,心烦如丝,乱愁纷纷,就像这漫天的雨丝。次句从客观的天气转到了人的主观感受,“断魂”,是一个极尽伤心欲绝的词语,是一种十分强烈而又有所隐匿的深沉的情感。作者到底因何而伤,已不得而知。</p><p> 既然路上有雨,心中有愁,饮酒避雨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诗人想找一家酒馆,便寻人问路,至于向谁问路,诗人并没有说明,直至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才点出“牧童”。“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如此便组成了一个话剧式的场景:</p><p> 诗人:(对牧童)请问附近哪里有酒家啊?</p><p> 牧童:(将手指向远处)您看,那里就有一家。</p><p> 牧童这一指,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却给读者留下了不尽的艺术想象空间。这分明就是一幅青山隐隐、山路蜿蜒、流水潺潺的优美画图,画上细雨迷蒙,行人黯然,有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指着远方,似乎伴着话语,牧童旁边则是满脸疲惫的诗人。不远处的山中,杏花怒放,红的似火,白的似雪,在杏花丛中,分明挑出一个酒旗,这便是酒家所在。</p><p> 诗到“遥指杏花村”便戛然而止,剩下的一切就留与读者想象了。这就是“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总之,诗的后两句虽不是典型的山村景物描写,却也给人了以优美艺术想象。</p><p> <span style="font-size:13px;white-space:normal;font-stretch:normal;">更多名师名句请关注“</span>诗词网<span style="font-size:13px;white-space:normal;font-stretch:normal;">”的“</span>名师名句<span style="font-size:13px;white-space:normal;font-stretch:normal;">”栏目。</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