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5 23:30:14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作者:苏轼;出处诗名:《《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p>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p><p>        【关键词】</p><p>        诗词名句,写景,昼夜,夕阳,春景</p><p>        【名句】</p><p>        <strong>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strong></p><p>        【出处】</p><p>        <strong>宋•苏轼《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其二)</strong></p><p>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p><p>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p><p>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p><p>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p><p>        【译注】</p><p>        日暮苍苍,千山万山都已经蒙上了一层昏暗的黄色,春风吹来,带来青草的香气。</p><p>        【说明】</p><p>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一组五言律诗作品,一共两首,描写了暮春雨后,诗人信步而游所见的景色,写景如画,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p><p>        【赏析】</p><p>        暮春的一个雨后,天气放晴,诗人出来信步闲游,踱到了四望亭,四望亭早已经荒废,不再供人游赏,变成了一个养鱼的地方。归途之中诗人路过乾明寺前的东冈,此时已经黄昏,人迹稀少,古寺之前竹色苍苍,夕阳之下,鹳鹤飞舞,鸣叫之声不绝,诗人有感其景,便写下这首诗。“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两句,写的是黄昏之时的晚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日暮苍苍,千山万山都已经蒙上了一层昏暗的黄色,不久夜色便要降临。一个“入”字,灵活生动,将暮色活化了起来,给人一种暮色在逐渐侵染千山之感。同时,“暮色千山入”写天色已晚,为下句的“归”作了铺垫。“春风百草香”,春已残,花已败,所以春风吹拂,诗人嗅到的并不是百花的花香,而是百草之香,草之香,混有雨后的泥土味道,清新自然,也是另有一番滋味。这句暗含了暮春凋零的伤感意味,为后两联情感的进一步渲染埋下了伏笔。</p><p>        这首诗绘景如画,景中含情,含蓄蕴藉,富有情味。清代的纪昀认为这首诗,“格在唐宋之间”,“纯乎杜(甫)意,结尤似”。</p><p>        <span style="font-size:13px;">更多名师名句请关注“</span>诗词网<span style="font-size:13px;">”的“</span>名师名句<span style="font-size:13px;">”栏目。</span></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