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5 23:30:02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作者:陆游;出处诗名:《《乙卯重五诗》》<p>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p><p>        【关键词】</p><p>        诗词名句,写景记事,节日,端午节,粽,艾</p><p>        【名句】</p><p>        <strong>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strong></p><p>        【出处】</p><p>        <strong>宋•陆游《乙卯重五诗》</strong></p><p>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p><p>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p><p>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p><p>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p><p>        【译注】</p><p>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p><p>        【说明】</p><p>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p><p>        【赏析】</p><p>        端午节是汉族传统节日,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门上挂菖蒲的传统。这首《乙卯重五诗》具体描写了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内容,反映了南宋时期百姓的端午习俗。</p><p>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中的“重五”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两句开宗明义,点明了诗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山村的民风淳朴的端午盛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小小的山村之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火红的石榴花忽然之间盛开了,不知不觉中挂满了整个树枝。“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这几句是对端午这天具体的生活习俗的描写。“粽包”,即粽子,又叫角黍,是用竹叶或苇叶包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的糯米团,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楚人每于端午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后世沿其习俗,粽子便成了人们端午节专享的食品。“艾”即艾草,据说艾草能通九窍,去疾病,所以端午节人们时常带在帽子上。诗人也不例外,早早就准备了一把艾束,插在高高的帽子上,希望它能够给自己带来健康和福气。“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有个旧俗,各家各户都要储备一些草药,能保一年到头平安无恙。“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一直到夕阳西斜,诗人才把所有的事情都忙完,家人早已经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准备好了。诗人在端午节忙了整整一天,晚饭和家人坐在一起,疲惫之中,又带有着几分的满足,充满着幸福味道。</p><p>        这首诗语言质朴,写景、叙事、抒情一体,那榴花盛开的山村风光,江南端午的传统习俗,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令人回味不尽。</p><p>        <span style="font-size:13px;">更多名师名句请关注“</span>诗词网<span style="font-size:13px;">”的“</span>名师名句<span style="font-size:13px;">”栏目。</span></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