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p>满地菊花照九天,</p><p>一山枫叶覆千岩。</p><p>青丝不晓孤独日,</p><p>白发方悔寂寞年。</p><p>老去青山身已瘦,</p><p>愁来江水意犹寒。</p><p>煮山江畔家何在?</p><p>卧水天涯客未还。</p><p>注释:</p><p>(1)煮山:山名,坐落于江西省乐平市内。</p><p>赏析:</p><p>诗人首先从人们常见的“菊花”和“枫叶”写起,点明了深秋的季节,并用“满地”和“一山”以及“九天”和“千岩”描绘出一幅气势恢宏的深秋山水画;而一个“照”字描绘出秋菊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覆”字又描绘出枫叶衰败飘零的景象,这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人不免感叹光阴荏苒,韶华易逝。这里面的“菊花”和“枫叶”其实都具有两层意思,一种意思是指“菊花”和“枫叶”本体,更深一层的意思也是指人。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是读者可以循着诗人的思维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加以补足;所以第二句作者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青丝不晓孤独日,白发方悔寂寞年。”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老了之后再后悔。可谓借物言理,出言警策,不觉让人奋起。</p><p>第三句诗人笔锋一转,又由言理转到了描写景物上去了,“老去青山身已瘦”把草木凋疏的山描写得历历在目,凄惨可怜。诗人看到老去的青山于是愁绪顿生,这个“老去青山”,也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山”本体,其二是指“老年人”,此时诗人可能想到了年迈的父母,于是心生冷意,好像感觉到山边的江水都更加寒冷了似的,这便是 “愁来江水意犹寒”。“老去青山身已瘦,愁来江水意犹寒。”可谓神来之笔,可谓悲秋的绝句,不逊于任何古人。</p><p>第四句,作者在这种悲惨的心境下,加上又是重阳时节,怎么能不想念故乡与亲人呢?于是以一句“煮山江畔家何在?卧水天涯客未还。”作结,这个结并没有把愁绪卡断,而是有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意味隽永而深长。</p><p>这首诗的前两句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不要等老了之后再后悔,后两句在前面两句的铺垫下,又开始借物抒情。总体来说这首诗形象鲜明,气势壮阔,意境丰厚,含蓄深沉,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不失为一篇难得的佳作。</p><p>作者简介: 王逸竹,男,1978年4月29日生,江西省乐平市人,发明家,作家,书画家,著名学者,他拥有多项发明,其中《一种电子文档自动笔记系统及实现方法》 和《一种采编读网页浏览器及实现方法》影响比较大。他爱好极为广泛,还著有《背向坐人生之车》个等文集。其中《背向坐人生之车》这篇文章被选入《大学生我最爱读的经典文章》第二期。2014年8月王逸竹入选世界凝智公园“世界名人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