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5 02:59:53

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 董存瑞电影心得体会6篇

<p><strong>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strong>,《董存瑞》讲述了董存瑞从见习小八路开始,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火洗礼,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几篇关于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的优秀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接下来就让小编带着大家去具体看看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吧!</p>

<h3>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一</h3>

<p>今天院里组织集中观看了红色教育片《董存瑞》,我感触颇多。</p>

<p>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烈士手托炸药包充当支架,英勇牺牲年仅19岁,表现出了对党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电影阶段性演绎董存瑞烈士从一心想参军到英勇牺牲的过程,让我颇有感触,现就其中情节并结合本职工作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p>

<p>一是要学习董存瑞“敢于担当”的品质。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但他们的精神中有一个共通点,那便是“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就是为了党和群众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不避个人风险,特别是在面对重大考验时,我们要像董存瑞烈士那样自觉承担起对党、对国家、对事业的责任和使命,挺身而出、勇于攻坚,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p>

<p>二是要信念坚定。董存瑞烈士起初由于不到参军年龄,连长和政委并不同意他加入八路军,但他不言放弃。在与敌人展开残酷的反扫荡斗争中,亲眼目睹王政委的牺牲,让他为人民服务和打倒日本鬼子的信念更加坚定。在如今和平的年代,虽没战争却也有困境坎坷,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p>

<p>三是无私奉献。能不能把大局放在首位,是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董存瑞在面临解放隆化与个人生死的双重抉择下,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表现出了极强的大局意识。要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董存瑞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要延续下去。</p>

<p>四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奉献精神。董存瑞精神之所以难能可贵,很重要的一点是董存瑞烈士在革命岗位上,奉献了自我,实现了人生价值。我们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领社会各界敬业奉献,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教育,使社会各界都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履职尽责,尽心尽力。</p>

<p>董存瑞同志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英雄品质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汲取力量,奋勇前行。</p>

<h3>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二</h3>

<p>为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3月30日我院组织干警观看了红色电影《董存瑞》,电影中董存瑞为了国家民族舍身炸碉堡献出宝贵的生命,真的让我很受触动,董存瑞用自己19岁的生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他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p>

<p>若说炸药包是被董存瑞支撑着的,那么董存瑞又是被什么支撑着呢?那是大爱,那是一种对未来人民生活的大爱,是一种对家人幸福生活的大爱,是一种对战友的大爱,对领导、对国家深深的大爱!他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有了无畏;他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有了顽强。</p>

<p>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战友英勇的献出了生命。现在虽然不是战争年代,但也同样需要董存瑞这种精神。他为了心中信念,不惜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抱着一腔热血染山河的崇高信念,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长城。在无数个像董存瑞一样的革命烈士心中,党的事业,革命的理想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他们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不能舍弃革命事业。</p>

<p>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碑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精神将世代流传。</p>

<p>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和谐又美好的社会中,我们要懂得珍惜,牢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身的光和热,为我院的发展贡献力量。</p>

<h3>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三</h3>

<p>在河北省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71年前,他手举炸药包的英雄壮举,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为我们树起一座永远的历史丰碑。</p>

<p>步入陵园,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19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象征着董存瑞19载青春年华。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在董存瑞纪念馆中,“抗日烽火孕育英雄、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热爱群众鱼水情深、舍身炸堡奉献青春、英名千古浩气长存、缅怀英烈传承精神”等6个部分,向人们展示了董存瑞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孩子成长为全国著名战斗英雄的历程,讲述了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p>

<p>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多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p>

<p>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形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形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p>

<p>董存瑞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王莉莉清晰记得,从上小学时起,她每年清明节都会来董存瑞烈士陵园参加祭扫活动。“董存瑞早已成为隆化人的集体记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王莉莉在这里已工作17年,其间当了8年讲解员,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讲解烈士生平事迹。这些年,她目睹着陵园规模越来越大,全国各地前来祭拜英雄的人越来越多。</p>

<h3>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四</h3>

<p>电影文学是我国文艺百花园里一个年轻的品种。新中国成立后,电影文学创作欣欣向荣,一派生机。1956年,丁洪、赵寰、董晓华三位编剧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董存瑞》,代表着新中国十七年电影文学的最高成就。根据电影剧本《董存瑞》拍摄的同名影片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p>

<p>回忆董存瑞</p>

<p>“部队乘胜冲了上去。突然,从隆化中学墙外的桥上,‘嗒、嗒、嗒’地响起了机枪声。这桥修在一条旱河上,桥上有个碉堡,子弹就是从这里打出来的。不拿下它,部队前进就要受到阻碍。敌人的机枪更加疯狂了,子弹不断地从我们耳边掠过。我和董存瑞在同志们的掩护下,一前一后,迅速向前跃进。快到碉堡跟前时,我狠狠地甩出了几个手榴弹,把碉堡前面的铁丝网炸个稀烂。董存瑞‘嗖’地一下穿了过去。敌人慌了,拼命向他射击。突然,我看见他的腿上鲜血直流。但他忍着伤痛,继续向碉堡冲去。我继续不断地扔出手榴弹。借着爆炸后的浓烟,董存瑞一下就跳到了旱河里,飞也似地冲到桥下。可是这桥有一人多高,两旁是光滑的石壁。炸药放在地上不顶事,放在高处又没地方搁,怎么办?真叫人着急!就在这时,我军总攻击的冲锋号响了,部队潮水般地冲上来。敌人碉堡里的六挺机枪一起向我军射来,部队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董存瑞大步跨到了桥中央,毅然地用一手托起炸药包,一手猛地拉响了导火索。顿时,桥下‘哧哧’地冒起了一股白烟。我正往他那儿跑,只听他大声喊道:‘卧倒!卧倒!你赶快趴下!’紧接着他又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话音未落,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团浓烟冲上天空。我的老班长董存瑞,用他的鲜血摧毁了这座顽固堡垒,用他那年轻的生命,为我军解放隆化开辟了胜利的道路,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壮丽凯歌。”</p>

<p>这是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写的文章《回忆董存瑞》。这篇文章刊登在1974年8月号的《北京少年》杂志上。笔者当时正上小学,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对董存瑞的最初认识,大多来自郅顺义的宣讲。在我们的记忆中,董存瑞——郅顺义,郅顺义——董存瑞,这两个名字是分不开的。2年后,“四人帮”被粉碎,“文革”前生产的故事片陆续恢复上映。笔者在北京大华电影院观看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55年的故事片《董存瑞》。片中,董存瑞的亲密战友不叫郅顺义,而叫郅振标。郅振标是根据郅顺义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创造出来的。电影中没有用郅顺义的真实名字,据说主要原因是活着的人不能用真名。《董存瑞》是一部传记影片,影片中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情节和郅顺义回忆的内容基本一致:</p>

<p>高悬的桥堡,笔直的壕墙,桥堡内两架机枪吐着火舌。董存瑞在爆炸中挟着炸药包勇猛矫健地奔进壕沟。董存瑞在桥下,两边是笔直的沟墙。董存瑞将炸药放在墙上掉下。董存瑞以枪柄砸着壕墙。枪柄不断地砸着,少许破石下落,突然响起冲锋号角。我军前进受阻,死伤倒地。赵营长焦急地在打电话:“赶快调苔山炮火支援,赶快调苔山炮火支援。”董存瑞锁着双眉,猛的看了一下抱在怀里的炸药,毅然地用手托起炸药包,举到桥顶拉开导火索。导火线在董存瑞面前燃过。董存瑞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巨大撼天动地的爆炸,桥堡飞向天空。郅振标一跃而起,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战友们冲向前去,高呼:“前进!”</p>

<p>电影《董存瑞》恢复上映时,电影院依然坐满了观众。看到董存瑞牺牲了,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电影放映完了,观众都没有马上离开座位,依然沉浸在剧情中。我听见身边的一位中年观众小声说,他当年看过电影《董存瑞》的首映式,地点也是在大华电影院。后来我查阅史料,这位观众记得没错,电影《董存瑞》的全国首映式是在北京大华电影院举行,时间是1956年3月。导演郭维、演员张良(饰演董存瑞)、杨启天(饰演郅振标)、张莹(饰演赵连长)、王寅申(饰演牛玉河)、张辉(饰演指导员)参加了首映式。首映式上放映了电影《董存瑞》,这也是演员们第一次看全片。演员张良回忆:“电影院的灯亮了,我们仍沉浸在难忘的回味中,直到观众像潮水般向我们拥来,我们才猛醒。我看见人人的眼角都挂着泪水,还有些女孩子仍在流泪,他们呼喊着:‘四虎子’,‘董存瑞’,许多人站在椅子上伸着手呼喊着,只见另几位演员也被围成一圈又一圈,人们在他们身边喊着‘连长’‘牛玉河’‘郅振标’。就在这时,我看不见身边的郭维导演,人们不认识他这位幕后英雄,竟把他挤过来又挤过去,不知几时他竟被挤出了人群之外,待我想找他时,他已踪影皆无。”</p>

<h3>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五</h3>

<p>“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多们亲爱的祖国家,从此走向繁荣富强……”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就感到无比的激动。</p>

<p>转眼间,共和国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在这七十多年里,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创了现在的辉煌。</p>

<p>不过在中国还没成立的时候,牺牲了无数的抗日英雄,如董存瑞、李公朴、刘伯承等人……</p>

<p>董存瑞(1929-1948),男,汉族,河北省怀来县人,共产党员。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某部6班长,在一次战斗中立大功3次,小功4次“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董存瑞同志你真了不起。</p>

<p>不过,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的部队被敌人所包围,在危急关头,他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这种勇敢的精神真是无人能比。</p>

<p>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祖国,成为一个让人敬佩的中国龙,我们可以高声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周年!”</p>

<p>我很佩服他们这种舍身保国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我要向他们学习,要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就应该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将来才能造福于百姓,造福于社会。</p>

<h3>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六</h3>

<p>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我讲: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观看了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优秀影片。</p>

<p>在这部影片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和战友们一道接到命令,去炸掉碉堡,以确保大部队前进的步伐。在两名战友牺牲的情况下,董存瑞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将剩下的碉堡全部炸掉。但他们没发现,在干枯的河床上,还建筑了一个更隐蔽的桥型暗堡,许多战友都牺牲在这个碉堡下,董存瑞看到这个情景,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再次向连长请命,在机枪的掩护下,他机智勇敢的躲过敌人的子弹,并在左腿受伤的情况下,凭着坚强的毅力来到暗堡下,可怎么也找不到炸药包的地方。总攻时间到了,冲到前面的几名战友牺牲了,董存瑞心急如焚。为了战友的安全,他毅然举起炸药包。只听一声巨响,桥型暗堡没了,而董存瑞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看到这里,我满含眼泪,联想到了一件往事。</p>

<p>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很不好,同学说一句,我还他们十句。有时候骂不过同学,还动后打他们。在家里,我经常和大人顶嘴,大人们让着我,我还得寸进尺。看了这部影片,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我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对,我应该学习董存瑞那种牺牲小我,成全大局的精神,随时鞭策自己,做一个尊师重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p>

<p>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有关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的相关资料信息,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董存瑞电影观后感 董存瑞电影心得体会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