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3-1-10 17:35:54

最新《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p>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h3><p>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黄河文化的情感,关注母亲河的现状,树立环保意识。</p><p>2.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将环保意识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p><p>3.尝试让学生从生活中,从互联网上自主搜集黄河文化资料,并与同学合作制成power point演示文稿,配合活动在课上展示。</p><p>谈话法、表演法。</p><p>1. 两位主持人做好组织准备工作。</p><p>2. 提前四周让学生从书报、影视、网络多种渠道查找,收集与黄河文化有关的资料。</p><p>3. 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共同制成一个power point演示文稿。</p><p>4. 五位同学准备一个“专题新闻”(综述篇)</p><p>5. 六位同学准备一个配乐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综述篇)</p><p>6. 准备一个有奖问答(有关黄河的诗句)</p><p>7. 八位同学准备一个小品“壶口之旅”(风景篇)</p><p>8. 十位同学准备一个小品“道德法庭”(忧思篇)</p><p>9. 八位同学准备一个小品“与黄河的较量”(忧思篇)</p><p>10. 十位同学准备一个综合剧“黄河幻想”(治理篇)</p><p>11. 大合唱《保卫黄河》</p><p>⑴引言:主持人自我介绍,致欢迎辞,明确班会主题(保护黄河)</p><p>⑵有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可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接下来请看我们的记者从黄河源头发来的报道。多媒体配合展示。</p><p>⑶作为专题新闻片尾节目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p><p>⑷游戏:黄河的诗句。</p><p>⑸黄河三日游为世界游客中意,看,又是一批……请欣赏小品《壶口之旅》</p><p>⑹黄河变了,变得遍体鳞伤,黄河母亲把人类告上了法庭。</p><p>⑺小品:“与黄河的较量”</p><p>⑻我们人类觉醒了,你看杜博士的黄河大会。请欣赏综合剧《黄河幻想》</p><p>⑼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高唱“保卫黄河”。</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h3><p>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p><p>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p><p>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p><p>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p><p>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p><p>一、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p><p>1、课外阶段。</p><p>2、课内阶段。</p><p>活动安排:</p><p>1、课外阶段:</p><p>(自主、合作、探究学习)</p><p>⑴申报阶段:</p><p>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p><p>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p><p>⑵收集阶段:</p><p>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p><p>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p><p>⑶整理阶段:</p><p>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p><p>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p><p>2、课内阶段:</p><p>(作品展示、口头汇报)</p><p>⑴汇报阶段:</p><p>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p><p>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学习工作。</p><p>⑵展示阶段:</p><p>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p><p>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p><p>⑶竞赛阶段:</p><p>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p><p>(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p><p>⑷感悟阶段:</p><p>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p><p>评价综合学习:重过程,看实效。</p><p>二、“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p><p>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p><p>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p><p>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p><p>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p><p>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p><p>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h3><p>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学习黄河的精神。</p><p>2、关注母亲河现状,加强环保意识。</p><p>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p><p>4、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p><p>5、培养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p>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p><p>2、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p><p>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救黄河</p><p>四课时</p><p>一、音乐激情,设场引读</p><p>《黄河颂》音乐播放,壮丽的黄河景色展示,一方面给同学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导入活动课。</p><p>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这条奔腾不息的黄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追溯过去,正视现在,展望未来,谱写一首新的《黄河大合唱》。</p><p>二、黄河巡礼,合作交流</p><p>第一站: “知黄河、颂黄河”</p><p>1、黄河知识知多少</p><p>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搜索成果,下面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p><p>组织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轮流回答。</p><p>2、诗文欣赏:</p><p>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整理、筛选的歌颂黄河的(诗、俗语、谚语、成语、文章、图片、音像)等资料展示出来,共同欣赏。</p><p>教师可引用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导入。</p><p>各小组可用合作制作的课件展示。</p><p>3、诗歌诵读:</p><p>◎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p><p>◎学生朗诵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自写或小组合写的一首歌颂赞美黄河的诗。</p><p>4、第一站小结过渡:</p><p>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诗文欣赏和朗诵,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p><p>第二站: “忧黄河、救黄河”</p><p>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我们的调查报告。</p><p>1、调查报告:现在的黄河是什么样的</p><p>◎学生可出示黄河决堤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黄河断流、河水污染现状的图片或课件。</p><p>◎原因探究:</p><p>学生自学课本,用横线勾画出写黄河变化原因的地方。</p><p>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后得出:自然原因、人为破坏</p><p>2、黄河论坛:</p><p>黄河,中国的母亲河,现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p><p>◎看到如此残酷的现实,你想说些什么吗?我们又该怎样做呢?</p><p>◎学生自学院士的联名呼吁。</p><p>3、小记者采访:</p><p>愤怒的咆哮的母亲河,我们怎样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呢?请采访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如何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p><p>(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保护好环境。)</p><p>4、广告设计:每位同学设计一句广告词,呼吁全社会拯救黄河,改造黄河。</p><p>广告要求:围绕“忧”“救”两个主题,用文字的形式表现。要求形式新颖,效果强烈。</p><p>第二站小结过渡:通过我们的调查采访、论坛探讨、广告设计,我们相信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p><p>三、体验反思,黄河心声</p><p>1、体验反思:</p><p>由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你还想到了什么?</p><p>2、黄河心声:</p><p>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下面,让我们来倾听炎黄子孙对黄河的心声。</p><p>每位同学说一句祝愿黄河的话。</p><p>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p><p>1、总结存储:</p><p>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我们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p><p>2、拓展延伸:</p><p>(1) 想象作文: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供参考题目:《母亲,你将不再憔悴》《母亲河的迷人风采》)</p><p>(2)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p><p>(3) 黄河母亲给儿女的一封信</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h3><p>本课题的选择是从学习《黄河颂》一文后的教学反思中引发的,当时虽然在课前布置了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收集有关黄河资料的任务,但在课堂上问及黄河的军事、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时,很少有学生对祖国的母亲河──黄河有深入了解的,同学们在交流中都认为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学生对此有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反思,同学们也认识到了解黄河、关注黄河的现实意义,最后经过班级讨论,确定了“走近黄河,关注黄河”这一主题。</p><p>1、活动总目标:</p><p>⑴ 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p><p>⑵ 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p><p>⑶ 学会欣赏有关黄河的乐曲。</p><p>⑷ 深入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p><p>⑸ 了解、关注黄河的现状,反思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p><p>2、情感目标:</p><p>⑴ 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p><p>⑵ 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p><p>⑶ 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为祖国及家乡的环保献计献策的激情。</p><p>3、能力目标:</p><p>⑴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p><p>⑵ 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p><p>⑶ 初步培养学生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p><p>⑷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p><p>课题确定后,为了活动能很好地组织开展,根据初一⑹班学生都是住校生的特点,在征求学生的意见后,以寝室为单位,将六个寝室编为六个小组:</p><p>第一组:1502寝室丁宏喜、冯钟等8人</p><p>第二组:1504寝室余豪、刘章等8人</p><p>第三组:1505寝室陈咏波、唐小康等8人</p><p>第四组:1507寝室周荣超、姜晶等8人</p><p>第五组:2510寝室廖珍桢、李纤等8人</p><p>第六组:2511寝室陶珊、熊敏等8人</p><p>一、第一阶段:查询、积累资料</p><p>1、活动目标:</p><p>通过查阅资料、问老师等方法了解有关黄河方面的知识,同时观察周边环境,采访本地的社区居民、农民了解麻城的环境状况。</p><p>活动地点:城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上网查询)、音乐教师办公室、城镇社区、村庄等地方</p><p>2、活动流程:</p><p>⑴ 各小组到城镇、学校图书馆(室)、电脑房搜集、摘录与黄河有关的知识;</p><p>① 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p><p>② 摘录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p><p>③ 收集下载有关黄河的歌曲、民瑶;</p><p>④ 搜集有关黄河的地质、地理、人文资料以及生态环境的现状。</p><p>⑵ 第二小组的余豪等8位同学利用放假的时间仔细观察了麻城市主要河道流域的环境现状,有的还取了水样,交给化学老师化验;</p><p>地点时间河流水质市中心05.3.15 护城河 很差郊 区05.3.21 举水河 一般浮桥河镇 浮桥河水库05.3.27 较好</p><p>我们的体会:离城镇居民区越近的河流水质就越差,水质的好坏与人的行为有很大关联。</p><p>⑶ 第三小组陈咏波、唐小康等8名同学到市环境局找到了有关专家,进行了短暂的采访,了解本地的水环境现状,寻求对策。(他们设计了一组采访题目,认真作好了记载,写好了采访日记)</p><p>① 我们麻城市有哪些主要的河流?</p><p>② 这些河流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以前呢?</p><p>③ 影响这些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p>④ 对于这些河流生态环境的变化,市委市政府及环保局采取过哪些措施? 效果如何?</p><p>⑷ 第五小组的廖珍桢、李纤等8名同学在音乐室欣赏了《黄河大合唱》(vcd)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等,还学唱了《黄水谣》等乐章。</p><p>二、第二阶级:合作探究、整理成形、活动策划</p><p>1、活动目标:</p><p>⑴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理能力。</p><p>⑵ 学会合作与交流。</p><p>⑶ 学会设计、策划一场活动。</p><p>2、活动流程:</p><p>⑴ 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成文字形式,并初步设计、策划好各自活动的过程。</p><p>(包括个人的练习、活动场所的布置、服装、道具、主持人、评委的选定等)</p><p>① 第一小组负责整理大家搜集的有关黄河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并设计主持一场“走近黄河”的故事会。</p><p>② 第四小组负责整理大家收集的有关黄河的古今诗词,并设计主持一场“啊!黄河,母亲河”的诗歌朗诵会。</p><p>③ 第五小组负责整理在家搜集、下载的有关黄河的歌曲、民谣,并设计主持一场“歌唱黄河”的文艺演出。</p><p>④ 第六小组负责分析整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并将有知识制设成竞赛题,并设计主持一场“爱我黄河”知识竞赛活动。</p><p>⑵ 各小组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进行以“黄河”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p><p>⑶ 各组整理研究成果,并撰写体会文章。</p><p>三、第三阶段:互相交流、成果展示</p><p>1、活动目标:</p><p>⑴ 在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p><p>⑵ 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对研究成果有成功感、自信心。</p><p>⑶ 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p><p>2、活动流程:</p><p>⑴ 各小组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p><p>① “走近黄河”故事会。</p><p>② “啊,黄河,母亲河”诗词朗诵会。</p><p>③ “歌唱黄河”文艺演出。</p><p>④ “爱我黄河”知识竞赛。</p><p>⑵ 拟定方案,进行社区宣传,寻找麻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p><p>① 将收集到的资料(水质检测报告、调查报告、采访记录等)写成文章投到校广播台作一次专题栏目。</p><p>② 制作卡片、手抄报,分小组深入社区、公共场所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市民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p><p>③ 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爱护黄河,重视环境保护。</p><p>④ 给市长写一封信,希望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p><p>1、小组活动与班级活动配合密切:</p><p>课题确立以后,大家就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活动该怎样开展,从哪些方面着手,到哪里搜集资料,大家各抒己见,由于小组分得多,工作分得细,各小组的目的都非常明确,所以各小组的活动计划都制定得有条理,且操作性强,这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各小组是以寝室为单位,各寝室长每隔3天将本组的活动进度报知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统一安排、调度,这样就保证了小组的活动与班级活动协调一致。</p><p>由于课时较为紧张,在教学时除了花一课时用来分工、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明确目的,写好策划,三课时用来展示、评价活动成果外,其余活动都化整为零在课外让学生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题目制设好以后,以黑板报的形式将题目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了解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时间,同时也使知识竞赛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得以强化,分工合作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信息的搜集交流、整理过程中,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与整合,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也促进了各科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p><p>2、知识竞赛场面热烈:</p><p>由于知识竞赛的题目来源于各小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同时第六小组将题目制设出来后又及时将题目以黑板报的形式展示出来,所以同学们都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回答时不看任何资料,有百分之九十七的题目学生都回答正确,哪一个同学一旦出现错误,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起来更正,场面异常激烈。</p><p>⑴ 黄河的年纪大概有多少岁?</p><p>(50~60万年)</p><p>⑵ 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p><p>(第二大河)</p><p>⑶ 黄河的流域面积是多少?</p><p>(75万平方千米)</p><p>⑷ 黄河流经几个省?</p><p>(9个)</p><p>⑸ 人类最早在黄河流域活动是什么时候?</p><p>(旧石器时代)</p><p>⑹ 黄河发源地在哪?</p><p>(青藏高原马颜喀拉山北麓)</p><p>⑺ 黄河是什么地区重要的水源?</p><p>(西北和华北地区)</p><p>⑻ 黄河船上的船工把船叫做什么?</p><p>(珍)</p><p>⑼ “信天游”又称什么?</p><p>(“顺天游”“小曲子”)</p><p>⑽ 《黄河大合唱》是由谁作曲的?</p><p>(聂耳)</p><p>⑾ 《黄河大合唱》是由谁作词的?</p><p>(张光年)</p><p>⑿ 黄河流域第一大奇观是什么?</p><p>(壶口瀑布)</p><p>⒀ 乌梁素梅的前身是黄河的?</p><p>(古道)</p><p>⒁ 黄河曾改道多少次?</p><p>(26次)</p><p>⒂ 黄河流域上有几个石窟?</p><p>(7分)</p><p>⒃ 黄河流域最平凡的灾害是什么?</p><p>(水灾、旱灾)</p><p>⒄ 黄河三门峡位于哪里?</p><p>(小浪底大坝上游204米处黄河最窄处)</p><p>⒅ 黄河从上空看是什么字?</p><p>(几字)</p><p>⒆ 黄河是怎样得名的?</p><p>(因含沙最大、水色浊黄而得名)</p><p>⒇ 与黄河齐名的世界四大流域中,其它三个流域是:</p><p>(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p><p>……</p><p>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整合各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尤其是社会视野,让学生形成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并将自己的学习同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习动力。这次活动后,学生们都意识到各科知识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本上不再只摘录文学常识,只要是以前没见过的知识都摘录了下来,同时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并自觉将这种意识转化到讲究个人卫生,爱护公共卫生中来,教室、寝室卫生状况有了明显好转。</p><p>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适时、正确的指导是搞好活动的前题,比如学生第一次外出调查、采访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很多资料都忽视了,没有及时记载,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制定一个调查表,确定需要调查哪些东西,采访时先拟好潜台词及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围绕主题抓关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搞好活动的关键,活动中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发动学生,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认识到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订好计划,在展示过程中,我放手将各活动的主导权交与学生,结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非常活跃。</p><p>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活动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综合性活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语文课的兴趣也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学校、家庭应该为综合性活动课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各科教师也应积极配合指导,只有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会有根本性的提升。</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h3><p>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p><p>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p><p>3、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是黄河哺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母亲河”;二是千百年来,黄河又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灾难,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从而培养学生辨的思想方法。</p><p>本节教材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包括“黄河的源流概况”、“黄河之利”(第一课时)、“黄河之害”和“黄河的治理”(第二课时)。</p><p>其中“母亲河的奉献”这一框题就是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的忧患”主要是以人地协调的思想,分析黄河泛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治理黄泛区的成就,这些知识可以归纳、应该指出的是,黄河还有两个“忧患”,即断流问题和凌汛问题,这两个问题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断流问题作为“读一读”来处理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问题,加深对黄河问题的认识。对于凌汛,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以下几点:一是凌汛发生的地点(自低纬向高纬流动的、处在温带地区的河段)、发生的时间(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决的办法。</p><p>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考虑黄河有没有其他的忧患,例如水污染问题等,要让学生认识到,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影响,黄河的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帮助他们树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意识。</p><p>“根治黄河”是在上一个标题的基础上,介绍黄河的治理。从上图可以看出,黄河“害”的根源是“沙”,就应该对“沙”采取措施,途径有二:一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坝淤地;二是减淤,即建一些水利枢纽工程。</p><p>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以及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两大特征;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p><p>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p><p>本节的第一框题“第二长河”并没有太难的知识点,建议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即这部分知识通过读图活动来完成。</p><p>关于黄河的“利”,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头查找资料,然后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如果没有黄河,将会怎样?”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黄河在国民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认识。</p><p>关于黄河的“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结合各河段的特点,分组对不同河段进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讨论治理的措施。这样不仅针对强,而且最终会使学生认识到:治理黄河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黄河的开发利用要遵循“区际公平”的原则。</p><p>关于最后一个框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感认识。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黄河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黄河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p><p>有关图片。</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引入: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忧患。</p><p>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二者兼有?</p><p>过渡:首先我们来黄河游一游。</p><p>一、黄河的基本概况</p><p>(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p><p>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p><p>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p><p>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p><p>4、结合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p><p>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p><p>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p><p>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p><p>二、黄河的水文特征</p><p>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的第二大河呢?</p><p>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黄河和珠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p><p>板书1、水量不大</p><p>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p><p>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p><p>学生讨论、回答:略。</p><p>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p><p>(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p><p>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p><p>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p><p>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p><p>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p><p>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p><p>板书3、地上河</p><p>三、母亲河的奉献</p><p>黄河虽然有这么多的不利方面,但是:</p><p>1、黄河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宁夏平原被称作是“塞上南”;是华北平原的塑造者。</p><p>2、当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时,其(落差)较大加之上游河段也有较多(支流)汇入(水量)较丰富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能让其白白浪费吗?(不能!)我们还应大力(开发利用)它。请大家读“黄河水系水电站分布图”,看一看我们对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状况。读图时注意找出主要水电站,并看一看其主要分布在哪个河段;哪些已建成,哪些正在建设。</p><p>介绍水利枢纽时,尤其要介绍小浪底工程,这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个水利工程,除了发电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调水调沙,对于根治黄河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要通过介绍这一工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治理黄河的作用,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p><p>学生:(读图分析,识记)黄河的主要水电站: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峡谷段。</p><p>开发水能、水资源部分。</p><p>3、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p><p>小结: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南”;第三,塑造了华北平原;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母亲河的奉献</p><p>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的断流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还关系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保护黄河,时不可待!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各地区也应统一调配用水,再通过合理地跨流域调水来挽救我们的“母亲河”!</p><p>四、总结:</p><p>我们了解了黄河!</p><p>1、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p><p>2、黄河干流的长5500多千米、“几”字形;</p><p>3、黄河的源头约古宗列曲,黄河的主要支流:湟水、汾河和渭河</p><p>4、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p><p>5、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p><p>6、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p><p>7、黄河是第二长河,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p><p>我们爱上了黄河:</p><p>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一,塑造了华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第二,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塑造了“塞上南”;第三,对黄河流域的灌溉,;第四,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母亲河的奉献</p><p>五、拓展练习</p><p>〖我当小博士</p><p>1、课内鉴赏(请分析下列诗句,判断其描述的是黄河的哪些现象。)</p><p>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李白《将进酒》</p><p>⑵黄河西来骇奔流,顷刻十丈平城头。</p><p>——刘颁《城南行》</p><p>〖让我来试一下</p><p>2、选择练习:</p><p>⑴下列河流,每年河水结的是()。</p><p>a、长b、黄河c、珠d、淮河</p><p>⑵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河流是()。</p><p>a、黄河b、珠</p><p>c、雅鲁藏布d、塔里木河</p><p>⑶黄河中的泥沙来源,主要是()。</p><p>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p><p>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p><p>⑷治理黄河的关键是()。</p><p>a、修堤筑坝b、增加灌溉面积</p><p>c、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d、修建水利枢纽</p><p>⑸黄河现存主要问题是()。</p><p>a、泥沙量大b、断流</p><p>c、洪涝灾害d、泥沙量大和断流</p><p>⑹黄河上游的水电站是()。</p><p>a、龙羊峡b、三门峡</p><p>c、三峡d、小浪底</p><p>⑺既发源于青藏高原又注入渤海的河流是()。</p><p>a、长b、辽河</p><p>c、黄河d、雅鲁藏布</p><p>⑻黄河要综合治理____游,进行加厚大堤修建防洪工程;开发____游水利资源;在____游开展水土保持工程()。</p><p>a、上中下b、上下中</p><p>c、下中上d、下上中</p><p>3、我要读图,我想做题:</p><p>⑴支流a(渭河),20xx年建成的水利枢纽是(小浪底),河套平原在图中的字母为(d)。</p><p>⑵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因此治理黄河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p><p>⑶“黄河上游在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从支离破碎、土层深厚的高原中流过,支流较多,大量的泥沙汇入河中。”仿照上游和中游,描述黄河下游的特点(黄河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p><p>⑷近年来,黄河下游在春末夏初常发生断流,其人为原因是(人们过量地用水)。</p><p>六、课外拓展——我当小专家</p><p>黄河,被称为母亲河,但是他也易泛滥,是的忧患,你有哪些办法治理黄河的忧患?还有哪些办法对黄河进行开发与利用?</p><p>我当小法官</p><p>即将开庭:开庭审理水污染问题</p><p>原告:饮用了被污染的水的受害者</p><p>被告:被污染的水资源</p><p>指控发言:</p><p>审辩发言:</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h3><p>(一)知识与能力目标</p><p>1了解黄河的发源、历史,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p><p>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p><p>3、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p><p>(二)过程与方法目标</p><p>分组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p><p>(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p><p>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p><p>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p><p>多媒体</p><p>一课时</p><p>一、引入(5分钟)</p><p>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做一次黄河历史的巡礼,来唤醒我们心中的黄河情。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p><p>(板书,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p><p>1、首先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我们的母亲河。(播放一段动态黄河图)同学们感受到黄河了吗?那谁能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感觉?(汹涌澎湃的黄河、波澜壮阔气势震撼、黄河的壮美)</p><p>2、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光未然到黄河边去,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p><p>学生配乐齐诵《黄河颂》</p><p>3、过渡:诗歌中作者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屏障、臂膀,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经过各小组课后对有关黄河的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请各小组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展示,让我们随着同学们的脚步进一步了解黄河,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全面深入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p><p>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大摇篮:(12分钟)</p><p>1、请“地形环境”小组的代表给我们介绍探寻黄河的情况(3分钟)</p><p>地理组代表利用多媒体播成果展示(地理环境、流域慨况)</p><p>过渡: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在悠久的历史中,他以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势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p><p>2、有请“历史小组”的代表给我们讲有关黄河的历史文化。(5分钟)</p><p>历史组长结合多媒体进行成果展示(神话传说、。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黄河流域的古战场,)</p><p>过渡。通过历史小组介绍与黄河有关的传说故事、及早期的人类文化,折射出文化与黄河的关系,她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无数文人墨客歌颂他、赞美她,</p><p>3、下面有请文学小组的组长给大家展示——关于黄河的俗语、诗词、歌谣(4分钟)</p><p>(大屏幕上展示自己搜集的俗语、诗词、歌谣。)</p><p>过渡:各组的发言都很精彩,通过各组的交流,同学们对黄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下面筛选几道题进行黄河知识竞答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发言。</p><p>三、黄河知识竞答(10分钟)</p><p>1、(指着黄河流域图)《黄河颂》诗中写到:“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请你说出黄河有多长?从哪里发源流到哪里?流经哪几个省区?(5464公里)、(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黄海)、(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p><p>2、请听第二题,黄河是我国第几大河?它的形状和那个汉字相似?</p><p>(第二大河,几)</p><p>3、请听第三道题,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三个即可)</p><p>(1)旧石器文化:陕西的大荔沙苑遗址、山西的沁水下川遗址。(2)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3)青铜器文化:商城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p><p>4、黄河流域有许多古战场,你能举出三个来吗?</p><p>(牧野之战、崤山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等。)</p><p>5、你能说出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的名称吗?(三个名称即可,但要说一个具体的故事。)</p><p>(大禹治水的传说、黄帝的传说、姜太公钓鱼的故事、郑国渠的故事等。)</p><p>6下面请听六题,黄河流域有许多着名石窟,请说出我国的四大名窟?</p><p>(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p><p>7、请同学们说说以下黄河的诗句出自于谁?</p><p>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p><p>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p><p>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p><p>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王之涣《登鹳雀楼》</p><p>8、请在以下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沿岸的哪一个省:</p><p>(1)它是黄河下游的一个省。</p><p>(2)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孔子在这里诞生。</p><p>(3)高高的泰山就耸立在这里,黄河也在这里入海。</p><p>9、请在以下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上哪个著名的地方</p><p>(1)这个地方处于黄河中游。</p><p>(2)在这里黄河河面由200多米缩小到50多米。形成了飞流直下的雄伟气势。</p><p>(3)这是一个瀑布,1997年柯受良在这里驾驶跑车飞跃了黄河。</p><p>10、有句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你知道这句话说明黄河水的什么特点?</p><p>四、不废江河万古流(15分钟)9:40</p><p>过渡:同学们的表现也非常棒,对黄河知识了解的真不少,黄河,之所以称为伟大的母亲河,</p><p>(是因为在远古时期,中国境内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着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h3><p>我们农村中学硬件配套严重不足,学生知识面窄,充分利用“空中课堂”的资源优势,结合多媒体flash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可谓一箭三雕。</p><p>新课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是在学习了课文《黄河颂》(光未然)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美好的爱国情操与良好的环保意识。</p><p>能力目标</p><p>1.热爱祖国河山,感受黄河文明,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p><p>2.关注母亲河,加深环保意识。</p><p>3.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p><p>1.全面深刻地了解黄河,理解黄河文化。</p><p>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重点突破方法</p><p>学生自主搜集最有价值的素材,通过主题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等环节,通过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的分工协作的意识以及在综合性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展现。</p><p>学习了课文《黄河颂》(光未然)之后,就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然后分类整理,在班级展示交流。</p><p>课前将全班54人分3组,分别以“黄河知识”“黄河文化”“黄河现状”为课题,将各自搜集整理和交流的资料再次整合,以“爱我黄河”为总目标探究,形成自己观点,准备在班上交流。</p><p>对本次综合性教学,我通过学生讨论,确定活动方案,设计了四个板块:认识黄河(黄河的地理概貌及历史)、感受黄河(黄河文化)、关注黄河(黄河的现状)、拯救黄河(黄河的展望)。</p><p>制作本次综合性学习幻灯片。</p><p>第一板块:认识黄河</p><p>1.导入:(投影气势宏伟的黄河挂图,同时播放《黄河船夫曲》)</p><p>导入语: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是的,“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它是壮阔的、浑厚的、奔放的、粗犷的。今天就让我们作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p><p>2.“黄河知识”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展示汇报(在学生展示汇报的同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p><p>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 464公里,黄河的长度在中国属于第二大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p><p>“黄”河的的盛名由来:黄河穿过世界上著名的黄土高原,这里因水土流失,每年向黄河输送巨量的泥沙。</p><p>黄河迂回于山原之间,呈“s”形大弯道,人称九曲黄河。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500~6000米,相对高差达1500~2000米。</p><p>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向上的英雄气概。</p><p>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p><p>黄河沿岸有数不清迷人的风光:阿尼玛卿峰、鄂陵湖、古宗列盆地、孟达天池、仙女湖、鸟梁素海、滩地牧场、日月山、黄河晚照。</p><p>第二板块:感受黄河</p><p>(先放幻灯片《壶口瀑布》,同时播放高枫歌曲片段“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p><p>3.“黄河文化”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展示汇报。</p><p>a.黄河文化故事:</p><p>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细石器文化: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青铜器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文化,岐山文化。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p><p>2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劈草菜,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p><p>我国的第一个封建社会就是在黄河流域开始的,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这些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p><p>黄帝、炎帝: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皇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皇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皇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皇帝出生地河南新郑市有皇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皇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p><p>b.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p><p>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的大禹治水的功绩也包括治理黄河,大河上下,几乎到处都是大禹的“神工”。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人才。鲧(gun)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用“围、堵、障”方法来防洪,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教训,采用“疏川导滞”的方法,即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浚的河道、洼地、湖泊,然后,再引河入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往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舜让位给禹,禹因此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尊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p><p>“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放幻灯片《黄河龙门》)</p><p>龙门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p><p>c.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p><p>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将进酒)</p><p>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p><p>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p><p>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3楼)</p><p>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p><p>“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黄河号子》)</p><p>“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黄河民谣》)</p><p>第三板块:关注黄河</p><p>4.“黄河现状”小组将收集的资料展示汇报。</p><p>(在学生汇报展示的同时放黄河断流污染的触目惊心的幻灯片)断流:从1972年至1996年的25年间,黄河下游有19年发生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计682天,平均每年断流36天。进入90年代,断流尤为严重。1997年2月7日,黄河下游利津河段首次断流,断流河段曾一度延至河南开封市柳园口河段,断流长度达700多公里。</p><p>污染:对7247公里长的干流和主要支流进行水质评价,其结果是:7成以上的河段完全失去了饮用水源功能,其中,有1779公里受严重污染;劣于5类水标准,这种水实际上已成为“毒液”。</p><p>1995年6月下旬,断流四十多天的黄河济南段盼来了一次过流的机会,然而缓缓而来的并不是人们盼望已久的甘甜河水,而是一股黑糊糊的污水,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白沫和被毒死的鱼类,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气……</p><p>水土流失:黃土高原本來土壤肥沃,森林覆盖面广,却由于历代的砍伐,使土壤失去保护,任由暴雨冲刷,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淤积下游河道,引致泛滥成灾。再者,光禿的地面,亦使地面径流加速集中汇入河流。黄河现在是全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p><p>分析思考,造成黄河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呢?</p><p>a.人们大量砍代树木,水土流失严重。b.人们把污水排放到黄河里,造成水污染严重。c.人们随乱倒垃圾造成环境恶化。d.人们过量的用水使水资源枯竭。</p><p>第四板块:拯救黄河</p><p>5.思考启发</p><p>教师语重心长的提示语(幻灯片):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4来,拯救黄河!</p><p>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p><p>(幻灯字幕:警钟长鸣。)6.探究创新</p><p>a.我们的母亲却一天天衰竭!黄河或以愤怒的吼声,或以无声的语言(如断流)告诫人们的是什么呢?同学们你们明白吗?请谈谈你们的感想?</p><p>(让同学们讨论思考,回答。要点:其实她告诫人们的不仅仅是要爱护母亲河,而且还包含要人们尊重自然、珍爱自然,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p><p>b.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p><p>例一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例二心系黄河,共建家园。例三保护黄河,珍爱自然。例四黄河清,天下平。</p><p>c.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p><p>7.尾声:</p><p>这节课,我们从各个方面探寻黄河的文化,感受黄河的风采,探究黄河的内涵,了解黄河的忧患,同时品尝到了自主学习的甜蜜</p><p>我们的黄河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可是我们对黄河、对地球的悠悠关爱之情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从我们心底里发出的声音穿过教学楼、越过千山万水,震荡在祖国的万里碧空,化作我们振救黄河、保护地球的实际行动吧!</p><p>(幻灯片字幕推出:黄河清,天下平。)</p><p>本次综合性活动,同学们兴致很高,做了不少努力,所以效果较好。同时我对新课程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了课外,走向了网络,同时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认识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有多么骄傲与自豪。</p><p>语文学习与环保教育相结合,是适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小组汇报的形式激发了同学们的主角意识,人人参于,互助合作,又有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获取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整理资料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整堂课的学习,体现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语文课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是“学生的天使”。</p><p>整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参与,以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p><p>这次综合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懂得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知识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上,而在多方面、多领域的学语文,用语文。在这一节课上,欣赏《黄河船夫曲》的歌曲,体会广大人民保卫黄河的决心以及黄河的'气势;创作公益环保广告,加强环保意识。跨领域的学习。</p><p>作为农村中学,学生知识面较窄,获取资料的方式较少,通过本次综合性活动,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新的途径和方法,启发他们掌握新的学习形式,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从中受益匪浅。</p><h3 class='h3_title'>《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h3><p>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p><p>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p><p>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p><p>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p><p>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p><p>活动</p><p>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时</p><p>安排</p><p>课外阶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申报阶段: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黄河颂》第二课时后15分钟</p><p>收集阶段: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p><p>星期五、六</p><p>整理阶段: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两个课外活动</p><p>课内阶段(作品展示、口头汇报)汇报阶段: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课内一课时</p><p>展示阶段: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一个读报时间</p><p>竞赛阶段: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课内30分钟</p><p>感悟阶段: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课内10分钟</p><p>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为核心,化整为零,</p><p>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p><p>主题项目项目内容</p><p>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p><p>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p><p>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p><p>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p><p>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p></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黄河,母亲河》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