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3-1-10 17:35:36

2023年大班教案的活动反思及评价(4篇)

<p>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p><h3 class='h3_title'>大班教案的活动反思及评价篇一</h3><p>1、理解故事内容,练习发“zhang” “suo”的音,学习词语“ 长大”、“缩小”。</p><p>2、能大胆于在集体面前说话。</p><p>3、感受故事蕴含的幽默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p><p>米皮皮图片一幅,魔术棒一根,米皮皮头饰一个,故事图片四张。</p><p>(1)出示米皮皮图片。</p><p>师:小朋友们看,今天,教师请来了一只小老鼠来我们班做客,嗯,它叫米皮皮,我们一起来向米皮皮问好吧!</p><p>(2)出示敲敲长。</p><p>师:米皮皮还带来了一样宝贝,叫“敲敲长”。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念念看(敲敲长)。敲敲长可不是一根普通的小棍,他是一个魔术棒,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听完故事就知道了。</p><p>(1)米皮皮有件什么宝贝?(请幼儿回答,并及时鼓励)</p><p>(2)米皮皮的敲调长有什么用呢?(它能使物体长大事缩小)好,我们再来听一遍。</p><p>提问:敲敲长哪一头能让东西长大?让什么长大了?米皮皮是怎么说的?</p><p>怎么让长大的东西缩小呢?敲敲长让谁缩小了?米皮皮又是怎么说的?</p><p>(1)介绍游戏规则:</p><p>教师当“米皮皮”(带上头饰),小朋友来当“小豆苗、胡萝卜,小磨菇,还有狼婆婆。</p><p>当米皮皮用“敲敲长”(五角星一头)敲到你的时候,你们就扭一扭身体向上长,还要说“啊哈,我长大了。”</p><p>当米皮皮用小木棍(敲敲长倒过来)敲到你说:“缩缩缩”的时候,你就扭一扭身体,蹲下去,还要说:“唉啊,我缩小了。”</p><p>(2)师幼开始游戏。</p><p>(3)请一名幼儿当米皮皮再来玩一次游戏。(教师指导)。</p><p>敲到的幼儿(小豆苗、胡萝卜,小磨菇)就扭一扭身子,向上长,嘴里说:“啊哈,我长大了。”</p><p>“不好了,不好了,前面来了一只大灰狼,怎么办呢?”“大灰狼、缩缩缩”(教师用敲敲长的另外一头敲!</p><p>你们想不想有一根“敲敲长”?如果你有“敲敲长”的话,你会让哪些东西长大或缩小呢?</p><h3 class='h3_title'>大班教案的活动反思及评价篇二</h3><p>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p><p>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姑娘请客送礼物”这一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情景问题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p><p>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 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p><p>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p><p>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p><p>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10,知道10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p><p>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p><p>1、 复习数字9以内的数过多。</p><p>2、 认识数字10这个环节可以再增加些。</p><p>3、 让幼儿连线这个环节可以让幼儿自己在小黑板上操作一下</p><h3 class='h3_title'>大班教案的活动反思及评价篇三</h3><p>1、细致观察芽苞苞,了解芽苞苞的颜色、形状等特征。</p><p>2、观察芽苞苞的生长过程,感受新生命的力量。</p><p>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p><p>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p><p>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p><p>植物角里正在发芽的植物种子发芽视频</p><p>一、看看芽苞苞</p><p>1、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周围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吗?(许多植物都发芽了)</p><p>2、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盆植物,我们来看看他们发芽的样子。</p><p>二、说说芽苞苞</p><p>1、刚才你们看到这些植物他们的芽苞苞都长在什么位置?</p><p>2、芽苞苞是什么形状的?(尖尖的脑袋,身体圆圆的)</p><p>3、是不是这样的呢?教师出示一张芽苞苞的图片。</p><p>4、如果要用身体动作来把自己变成一颗芽苞苞,可以怎么做?</p><p>5、为什么芽苞苞会有大有小呢?</p><p>6、你看到芽苞苞是什么颜色的?</p><p>7、芽苞苞长出来了,开心地告诉我们:春天来喽!</p><p>三、与芽苞苞的约定</p><p>1、你想知道,你找到的这颗芽苞苞会变成什么样吗?</p><p>2、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我们选一颗芽苞苞,老师在他的身上帮上一根丝带,以后我们每天都去看看它,但是能不能碰呢?(不能)看看他会有什么变化好吗?老师也会每天给他拍一张照片,到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他从小到大的样子了。</p><p>四、观看发芽视频</p><p>1、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段视频,看看其他的芽苞苞是怎么长大的,会不会和我们这颗芽苞苞一样呢。</p><p>春天来了,我们会看到许多植物都发芽了。我们的植物角里也有许多植物正在发芽。因此我就借用植物角里的一些发芽的植物来给孩子们开展本次活动。但很可惜的是,植物角里发芽的植物种类并不多,而且没有找到那种尖头的芽包包。因此孩子们只能在我的图片上看那种尖尖脑袋,圆圆身体的芽包包。为了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芽包包长大的过程,我找到了一段视频,孩子们看得非常认真,并且能够用动作和语言来描述出芽包包长大的过程。我想,为了能够激发幼儿发现周围植物发芽的现象,老师可以拿起相机,去幼儿园周围找一找芽包包,将照片带来给孩子们看,让他们猜一猜,这个芽包包是长在哪里的。</p><h3 class='h3_title'>大班教案的活动反思及评价篇四</h3><p>一、活动目标</p><p>1、让孩子喜欢欣赏儿童诗,想销售量、感受诗歌的意境。</p><p>2、丰富孩子词汇:叶子、飞、吹、飘。</p><p>二、活动准备</p><p>1、ppt课件。</p><p>2、孩子们收集的小树叶。</p><p>3、课前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p><p>三、活动过程</p><p>1、结束:户外游戏“找树叶”</p><p>师:“起秋风了,我们去外面找找,看还有哪些形状的叶子,它们会像什么呢?看谁有新发现哦!</p><p>2、请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说出叶子的特征。</p><p>(1)师:宝宝们,你们都收集到了树叶吗?老师请你们说说你带来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看谁说得好。</p><p>(2)师用诗歌里的语言进行小结。</p><p>(3)师:凉凉的秋风吹过来,好多的小树叶都离开了自已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树叶飘散的样子,好吗?</p><p>3、出示ppt课件,引导孩子欣赏诗歌《叶子飞》。</p><p>(1)师:老师把秋天的小树叶编成了一首诗歌,你们仔细听听。</p><p>孩子完整欣赏诗歌一遍。</p><p>(2)提问:诗歌里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飘落时像什么?</p><p>(3)引导孩子学习词汇, “叶子、飞、吹、飘,并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p><p>(4)这么多的叶子飘下来,你们想用它们来做什么呢?</p><p>孩子们讨论。</p><p>4、学习朗诵诗歌</p><p>(1)播放课件,孩子分句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意思。</p><p>(2)师扮大树和风,孩子扮树叶,利用肢体帮助理解诗歌。</p><p>(3)孩子们跟课件一起念2-----3遍。</p><p>(4)分组进行诗歌表演。</p><p>附诗歌:《叶子飞》</p><p>凉凉的秋风吹呀吹,</p><p>彩色的叶了满天飞。</p><p>有的圆,有的长;</p><p>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小船。</p><p>秋天的叶子真漂亮。</p><p>《叶子飞》课后反思</p><p>《叶子飞》是“你好,秋天”主题活动中一次诗歌欣赏活动。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引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区观察、寻找。了解秋天的水果,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幼儿从小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p><p>为此,课前我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我们收集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叶子。在这种轻松有趣的氛围里,我开始引导孩子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我还让宝宝们说说它们以前的样子。</p><p>孩子们通过实物认识了一些秋天叶子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我在课前给孩子的一个知识铺垫。</p><p>带着“寻找秋天”这一环节的兴奋,孩子们很自然的进入主题。当我说到“秋天到了,凉凉的秋风吹呀吹呀,好多的小树叶都离开了自己的大树妈妈,我们一起来学学小树叶是怎样飘散的?好吗?”孩子们有的展开了胳膊学着树叶在空中飘飞的样子,有的慢慢的蹲下学着树叶缓缓落下,有的孩子则转了一圈在蹲下。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通过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我知道孩子们体会到了树叶轻轻飘落的感受。</p><p>接下来,我把孩子们收集的树叶展示出来,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树叶漂亮吗?他们看起来像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的回答着我的问题“像小船”,“这个像扇子”,“像月亮,像香蕉,像雨伞……”孩子们的世界总是精彩的。这时候的孩子们非常兴奋,都说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对他们说“秋天的叶子真漂亮,老师把秋天的小树叶编成了一首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从而,把孩子的注意引向了诗歌,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以上环节,对于孩子们理解诗歌意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而不需要教师刻意去解释诗句的含义,而是将含义的理解融入进了对实物的观察里,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p><p>最后,我将孩子们收集的树叶拼成了小船、蝴蝶等各种形状,加深了孩子们对诗歌的印象。</p><p>不足之处:</p><p>1、    诗歌的学习在一字、一词、一句中,而我没有深入挖掘,如诗歌中的“飞,吹,飘”等动词,这些都可丰富幼儿的语言。</p><p>2、    课堂的环节抓得不够紧凑,课堂时间的把握与课堂效果关系甚大。因此,以后要注意课堂的各环节的调整。</p></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大班教案的活动反思及评价(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