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3-1-10 17:33:03

2023年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十篇)

<p>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一</h3><p>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p><p>二、授新课</p><p>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p><p>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p><p>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p><p>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p><p>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p><p>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p><p>7、齐读描述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p><p>8、阅读课文,想一想:</p><p>(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p><p>(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p><p>(3)之后,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p><p>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p><p>(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齐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p><p>10、<span >总结</span>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此刻解决:</p><p>(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p><p>(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p><p>(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会师?</p><p><span >三、</span>总结课文</p><p>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p><p>四、布置作业</p><p>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p><p>板书:</p><p>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p><p>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p><p>同甘共苦。</p><p>听课反思:</p><p>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透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简单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潜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二</h3><p>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p><p>出示图片,看到几个儿子?揭题:三个儿子</p><p>二、初读感知</p><p>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p><p>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新词,并想办法认识它,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再读故事,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p><p>2、检查识字状况</p><p>3、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p><p>(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这些句子也是课堂上要多次用的)</p><p>如: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p><p>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句式。</p><p>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p><p>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p><p>反馈: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p><p>交流:(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但是他。”)</p><p>(指名生读)</p><p>采访刚才读的同学。</p><p>四、写字</p><p>1、请学生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注意。</p><p>2、示范写“胳膊,晃荡,停”几个字。</p><p>3、指生上来板书,指出优缺点。</p><p>4、学生书写。</p><p>听课评析</p><p>本课教学中,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这一点十分不错。</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三</h3><p>【教学目标】:</p><p>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p><p>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p><p>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p><p>【教学重点】:</p><p>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p><p>【教学难点】:</p><p>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p><p>【课前准备】:</p><p>ppt幻灯片</p><p>【教学过程】:</p><p>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p><p>1、板书“幸福”这个词。</p><p>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p><p>【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p><p>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p><p>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p><p>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p><p>【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p><p>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p><p>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p><p>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p><p>【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p><p>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p><p>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p><p>【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p><p>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p><p>【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p><p>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p><p>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p><p>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p><p>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p><p>【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p><p>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p><p>【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p><p>11、小结:</p><p>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p><p>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p><p>【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p><p>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p><p>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p><p>你觉得幸福是(投影出示)</p><p>【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p><p>五、布置作业。</p><p>任选一题:</p><p>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p><p>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p><p>【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p><p>六、板书设计。</p><p>幸福是什么</p><p>劳动</p><p>幸福靠尽义务</p><p>做有益的事</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四</h3><p>教学目标:</p><p>1、熟悉“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字。</p><p>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p><p>3、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p><p>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p><p>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优点。</p><p>教学过程:</p><p>一、感知生字:</p><p>⑴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p><p>⑵师:现在我出示字卡,同学们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读给大家听。</p><p>⑶师:指导学生看清声母读:枣、虽、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词中读轻声,看清韵母读:忍。</p><p>⑷师: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课文录音),注意老师的口型。</p><p>二、识记生字:</p><p>⑴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p><p>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黑板上这8个生字,现在同桌之间说说在老师教之前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的?</p><p>⑵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在组词说话中识记生字。</p><p>⑶师:现在呢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生字。读之前,先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特别是要帮助不会认的学生想办法认字。</p><p>三、巩固生字:</p><p>⑴巩固会认的字:</p><p>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字,现在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认识的生字,看谁说得多。</p><p>游戏1:听音出示字卡。(老师读生字,学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对。)</p><p>游戏2:组字。</p><p>禾+几=(秃)口+贝=(呗)口+虫=(虽)田+心=(思)</p><p>⑵巩固会写的字:</p><p>师:本课要写的字较多,其中,左右结构的有六个,上下结构的有四个。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就不再详细指导了,重点教一下上下结构的字。</p><p>“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导,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教师在示范书写时,要提示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仿写。</p><p>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尝试着抄写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同桌互相检查、订正。</p><p>四、布置作业</p><p>课后抄写今天学的所有生字,一个写一行。</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五</h3><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p><p>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p><p>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p><p>教学过程:</p><p>一、激趣导入</p><p>1.每天能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p><p>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p><p>二、自读自悟</p><p>1.自由读阅读导航。</p><p>(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p><p>2学生朗读,交流汇报。</p><p>(1)认读词语</p><p>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诧异强健痕迹耕地</p><p>(2)课文写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p><p>三、阅读感悟</p><p>1.理清起因。</p><p>(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p><p>(2).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几个学生读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p><p>(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p><p>(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喝。从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为了弄懂这个问题,真是各奔东西。</p><p>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画出他们的幸福感悟。</p><p>3、学生汇报交流</p><p>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p><p>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p><p>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p><p>4、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划下来</p><p>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p><p>5.体会身边的幸福</p><p>(1).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p><p>(2).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p><p>过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p><p>四、拓展延伸</p><p>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师的幸福感悟吗?我们一起分享吧!</p><p>幸福是什么</p><p>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p><p>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那是一首甜美的歌。</p><p>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p><p>幸福就是快乐,幸福是一种感觉,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p><p>2.孩子们,你们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p><p>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p><p>3.师总结: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p><p>五、作业设计</p><p>排练课本剧《幸福是什么》</p><p>六、板书设计</p><p>10幸福是什么</p><p>十年前挖砌水井快乐兴奋</p><p>学做医生帮助别人</p><p>十年中辛勤工作对人有用对人有益快乐自己</p><p>耕地种麦养活多人</p><p>十年后再次相见畅谈幸福</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六</h3><p>教学目标</p><p>1、认识“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p><p>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p><p>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p><p>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p><p>教学重点和难点</p><p>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p><p>1、(ppt出示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图片)</p><p>同学们知道这几幅图片是哪里吗?它们全人类建筑文化的瑰宝,雨果曾说过:</p><p>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p><p>2、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p><p>【设计意图:引入图片资料和雨果的赞词,初步感受圆明园的在世界建筑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奠定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基础。】</p><p>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p><p>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p><p>2、字音都能读准了吗?我们来试试,一生领读,读对了其他人就跟读两遍;</p><p>3、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你想提醒大家?</p><p>众星拱月、金碧辉煌、宏伟殿堂、武陵春色</p><p>难以估量、掠夺毁灭、奉命闯入、统统销毁</p><p>【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巩固自学字词的方法。】</p><p>三、理清层次</p><p>1、发现文章整体结构:再看看这两组词语,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是怎么想到的?</p><p>引导学生发现:一组是写昔日的圆明园,一组是圆明园毁灭后</p><p>板书:昔日、毁灭</p><p>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写昔日?哪些是毁灭?</p><p>预设:2、3、4自然段写昔日,1、5自然段写毁灭</p><p>【设计意图:出示词语,让学生对比思考,成为课堂正真正的主人。训练学生发现关联、定位等思维能力。】</p><p>四、整体感受:皇家园林</p><p>下面,先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p><p>第二段预设: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图)</p><p>板书:布局</p><p>小结: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p><p>【设计意图:整体感受圆明园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p><p>五、以读入景:建筑风貌</p><p>1、咱们接着谈,你还感受到什么?</p><p>第三段预设:</p><p>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筑西洋景观天南海北风景名胜</p><p>2、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又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p><p>师生合作读:</p><p>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p><p>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p><p>3、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p><p>预设:对比</p><p>对比只是这一处吗?</p><p>预设:</p><p>ppt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p><p>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p><p>4、那接下来,同桌两人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先合作读读这两句话。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p><p>(1)汇报发现</p><p>预设:各地名胜——诗情画意;民族——西洋</p><p>(2)男女生读: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p><p>(3)引读: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p><p>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p><p>板书:建筑</p><p>【设计意图】对举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这里通过师生读、男女生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之后的汇报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语句的理解,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建筑的丰富多样。</p><p>六、欣赏视频:珍贵文物</p><p>1、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p><p>预设:文物(板书)</p><p>2、是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p><p>音乐起,欣赏文物图片。</p><p>小结:漫漫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p><p>【设计意图】结合资料是本课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这里再次引入文物图片剪辑而成的动画,意在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同时引发学生继续借助资料进行学习的兴趣。</p><p>七、结合资料,布置作业</p><p>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p><p>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写几句话在批注本上。</p><p>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p><p>小结: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和文物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p><p>【设计意图】布置作业将结合资料的学习落在实处,同时为下节课的分享做好材料的准备,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还有巧妙的对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进行点滴积累。</p><p>第二课时</p><p>一、课题引入</p><p>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大家举起手,我们一起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我们一起读,这样一座圆满光明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p><p>板书:圆明园的毁灭</p><p>【设计意图】书空课题的过程第一复习写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师口述字义的过程中勾起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圆明园昔日美好的回忆;第三引出“毁灭”奠定本课的情感基调。</p><p>二、体会毁灭</p><p>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span >第1</span>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p><p>预设:不可估量的损失</p><p>哪些同学已经将两个不可估量画下来了?</p><p>2、你对“不可估量”这个词怎么理解?</p><p>3、课文第一段,两个不可估量进入眼帘,你的内心是什么滋味?</p><p>预设:悲哀痛恨</p><p>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体会这种无法估量的损失。</p><p>4、造成这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是?</p><p>预设:英法联军</p><p>你从哪知道的?齐读第五段</p><p>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p><p>5、同学们,这些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p><p>预设:贪婪、残暴、无耻</p><p>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这句话。</p><p>6、烧了圆明园,最后只剩下四个字——化为灰烬,仔细一看,化为灰烬的是什么?</p><p>预设:建筑瑰宝……</p><p>7、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你们昨天写下了许多描述昔日圆明园的句子,谁来分享?</p><p>小结:多美的赞叹啊!然而,这一切都在熊熊燃烧了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p><p>【设计意图】由“不可估量的毁灭是谁造成的”这一问题,勾连一、五两个自然段,在朗读中加深情感;分享作业的环节再次通过经过内化的学习材料引发生生间的情感共鸣。</p><p>三、研读“毁灭”,激荡情感</p><p>1、同学们,我们来看看雨果说的“两个”强盗,是如何对圆明园进行疯狂抢劫的。</p><p>ppt引入资料:</p><p>镜头之一:</p><p>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第一次进入圆明园,抢到一个镂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他第二次进园,抢到一座七尺高的黄金塔。这样的黄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军抢去,还有一座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仅这一座,当时就值二万二千多英镑。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p><p>镜头之二:</p><p>军官们有抢劫的优先权,士兵们也不甘落后,他们纷纷闯进圆明园,有的抢到镶满了钻石的笔盒;有的抢到无数金表,把其中的据为己有,他们的“战利品”装满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装不下了,他们就把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放进自己的衬衫里,有的甚至挂在脖子上。士兵们则拿来大斧把家具劈碎,然后取下镶在上面的宝石。有一个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挂钟,取出钟面,因为他以为钟面上的数字是钻石做的,但实际是水晶的。还有一个士兵发现了一个地窖,里边两个箱子装满了镶着珍珠和钻石的`钟表,他迅速拿出行军袋,在伙伴们没来到之前,把这些财宝统统塞进袋子里。后来,仅这一袋子他就卖了两万五千法郎。</p><p>镜头之三:</p><p>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p><p>镜头之四:</p><p>强盗们疯狂地掠抢后,又开始了更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烧圆明园。吞没一切的烈火,把宫殿的雕梁画栋,碧瓦朱墙,参天古木,异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云烟,化作了灰烬。圆明园这举世无双的园林艺术杰作,经过三天三夜的大火,终于变成了一片废墟。</p><p>2、播放《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火的画面。</p><p>3、同学们,面对这场罪恶的大火,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话想说?</p><p>小结:面对帝国主义曾经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垣残壁,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p><p>【设计意图】引入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细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暴行”,为后续的汇报提供语言材料;定格大火,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起表达感受的欲望。</p><p>四、品味写法</p><p>这篇文章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p><p>预设:课文大量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可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爱。</p><p>【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我们在学习当中通过种种资料了解到圆明园毁灭的细节,但作者并没有多谈这些细节,而是将描述的重点放在圆明园昔日的美好上,这一独具匠心的取舍,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七</h3><p>教学目标:</p><p>1、学会“沿、际”两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p><p>2、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p><p>3、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p><p>教学重点、难点:</p><p>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p><p>教学准备:</p><p>1、生字卡片。</p><p>2、青蛙、小鸟图片。</p><p>3、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提前板画)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师:一只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天,这就叫——坐井观天(师板书)(齐读课题)</p><p>二、新授:</p><p>1、谁来给同学们读读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指生读)</p><p>师:青蛙坐在井里,小鸟在哪里?(生答)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出示生字卡片“沿”,带拼音读。</p><p>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p><p>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p><p>2、师:我们知道了“沿”的读音和用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出示田字格),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呢?(生说,师范写、生写四个)</p><p>3、同学们字写的很棒,相信课文读的更好,我们打开书,继续走到青蛙和小鸟身边吧!谁来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指生读。</p><p>4、师: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p><p>5、同学们读的多好啊,就这样,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自己读一读他们的另外两次对话。</p><p>指生读,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p><p>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师:什么是大话?</p><p>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板书)</p><p>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p><p>师:这个词啊,就是形容非常非常大,都看不到边际。(出示沙漠、大海的图片)学生练习说话。</p><p>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p><p>6、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青蛙也是这个故事当中很重要的角色,缺了它,故事就不完整。谁认为自己能读好青蛙说的话,你也勇敢地举起手来。</p><p>7、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p><p>8、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p><p>师:老师这里有卷好的纸筒,也请同学们用井底之蛙的眼光来看看这个世界吧!(指生看纸筒,说感受)</p><p>师: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生汇报词,齐读)</p><p>出示古诗《登鹳雀楼》,齐读。</p><p>师:可是青蛙不懂得这个道理啊,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6、7段。(生齐读)(师出示“信”生拼读)</p><p>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吗?(生答)</p><p>师:单人旁加个语言的言,中国人崇尚信义,意思是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做到。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言而有信的人。谁能用信来扩词?</p><p>9、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p><p>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p><p>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p><p>三、课后扩展:</p><p>1、读儿歌。</p><p>2、太阳、月亮、地球哪个最大?哪个最小?</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八</h3><p>一、学生情况分析</p><p>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全部为外地生。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希望通过新学期的努力,能让孩子们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p><p>二、教材分析</p><p>1、内容及编排</p><p>本教材从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专题;多彩的秋天;学校生活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组课文包括导语、识字、4-5篇课文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p><p>2、教材特点</p><p>⑴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p><p>⑵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的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的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⑶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p><p>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更新率达50%。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p><p>⑷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⑸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强亲和力。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服务于学生的学。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p><p>⑹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p><p>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认识450个,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认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在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p><p>三、学习目标:</p><p>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p><p>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p><p>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p><p>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断。</p><p>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p><p>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p><p>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p><p>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p><p>9、对写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p><p>四、教学措施</p><p>这册教科书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各项训练也都围绕专题设计的,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我们领会“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这种编排理念,要在通读全册的基础上,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每组教材围绕哪个专题,有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习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在体现自主、合作学习上有哪些措施,什么时候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做到既符合教材编写意图,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学充满活力。</p><p>1、采用多种形式的见面活动,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机会,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p><p>2、在写字教学中力求做到指导要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应把培养兴趣与提高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p><p>3、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p><p>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p><p>五、教学进度周次1234日期</p><p>教学内容</p><p>报名始业教育识字1xkom</p><p>1、秋天的图画</p><p>2、黄山奇石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检测一</p><p>识字2</p><p>5、一株紫丁香</p><p>6、我选我</p><p>7、一分钟567</p><p>国庆放假</p><p>9、欢庆</p><p>10、北京</p><p>11、我们成功了</p><p>12、看雪</p><p>8语文园地三检测三识字4</p><p>13、坐井观天</p><p>9</p><p>1011121314</p><p>161718192021</p><p>14、我要的是葫芦</p><p>15、小柳树和小枣树</p><p>16、风娃娃</p><p>17、酸的和甜的</p><p>语文园地四检测四识字5</p><p>18、称赞</p><p>19、蓝色的树叶20、纸船和风筝</p><p>21、从</p><p>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p><p>检测五</p><p>22、窗前的气球</p><p>23、假如</p><p>24、日记两则</p><p>26、“红领巾”真好</p><p>27、清澈的湖水</p><p>28、浅水洼里的小鱼</p><p>29、父亲和鸟</p><p>语文园地七检测七识字830、我是什么</p><p>31、回声</p><p>32、太空生活趣事多</p><p>33、活化石</p><p>34、农业的变化真大</p><p>语文园地八检测八复习复习</p><p>期末复习检测/学期结束工作</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九</h3><p>教学目标:</p><p>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少年中国说》,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p><p>2、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课文主要内容。</p><p>3、了解本文比喻、象征的手法,把握少年中国所具有的特点。</p><p>教学方法:</p><p>1、小组合作探究</p><p>2、朗读法</p><p>教学过程:</p><p>一、情境铺垫导语引入</p><p>1、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有一位非常的人物,曾写下了一篇文章,激励了当时无数的中国有志青年,这篇文章是《少年中国说》,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位作者是谁?</p><p>2、作者链接: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学者,诗人,宣传家。作为政治家的梁启超,师从康有为,受改良思想影响。曾经参与“公车上书”,又与谭嗣同等创办南学会,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组织保国会,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一生著作甚丰,大部分收入《饮冰室合集》。</p><p>3、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00年,是作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在日本时写的。文章从日本人和西欧人称我国为“老大帝国”说起,以人喻国,怒斥当权的清王朝封建贵族官僚是保守守旧、顽固苟且的“老朽”,号召“中国少年”肩负起救国的责任,为创造一个繁荣富强的“少年中国”而努力奋斗。</p><p>二、初步感知,解决生字词。</p><p>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p><p>鹰、隼、发、硎(xíng)、澌</p><p>2、给文章划分层次。</p><p>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层次。</p><p>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少年的责任。</p><p>第二部分(第二段)说明中国少年的勃勃生机。</p><p>第三部分(第三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p><p>三、深入阅读。</p><p>1、细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翻译书弄懂重点文言字词和文章的译文。</p><p>2、理解题目中“少年”一词有什么深刻含义?</p><p>明确:一是针对日本人称我中国为“老大帝国”,作者愤然回击,称中国为少年中国;二是因为少年象征着国家如朝阳般蓬勃兴旺,生机勃勃;三是中国是古老的中国,又是进步的未来之国。</p><p>3、阅读课文,说一说少年中国具有怎样的特点。</p><p>明确:课文运用了八种象征、比喻描述了少年中国的英姿勃勃,前途无量。以“红日初生”,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以“鹰隼试翼,风尘翕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造的少年中国的英姿;“奇花”“干将”两句,前者是歌颂少年中国在发展中的壮丽前景,后者是以刚刚磨砺过的宝剑比喻为创建少年中国立功的中国少年。</p><p>四、拓展迁移。</p><p>特色品评:小组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p><p>明确:结构完整,推理严密,以人喻国,富有鲜明的形象性。</p><p>五、布置作业</p><p>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p><p>板书设计:</p><p>少年的责任</p><p>少年中国说、少年和祖国的关系</p><p>作者对少年和中国的赞美</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篇十</h3><p>教学重点:</p><p>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p><p>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p><p>教学难点:</p><p>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寓意。</p><p>2、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为线索,理解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的道理。</p><p>教学准备:</p><p>词语卡片</p><p>教学课时:</p><p>两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导入</p><p>1、全班认读词语卡片。</p><p>2、开火车个别认读。</p><p>3、师问:孩子们,喜欢青蛙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一则关于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p><p>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标出自然段。</p><p>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天有多大?)</p><p>三、朗读感悟,细读课文</p><p>1、师:青蛙和小鸟是怎么争论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吧!请同学们三人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学习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说的话;找出小鸟和小青蛙的三次对话,想想它们为什么对天的看法不一样?</p><p>2、教师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对话。</p><p>第一次对话:⑴指名读第一次对话。⑵交流读懂了什么。⑶指导孩子读出小鸟又渴又累的语气,可加上适当的动作加以理解。</p><p>第二次对话:</p><p>⑴自读第二次对话,画出青蛙小鸟各自的观点。</p><p>⑵理解“大话”,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p><p>⑶实验:用课本裹成圆柱形看天花板,并交流发现了什么?</p><p>⑷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用“无边无际”说话。</p><p>⑸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评价指导。</p><p>第三次对话:</p><p>⑴分角色读第三次对话。</p><p>⑵用“一……就……”说话。</p><p>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次对话。</p><p>四、教师小结</p><p>1、师:从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们知道了青蛙为什么错了,就因为它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少,见识就少,又不相信别人,自以为是,连天大这样的`简单问题都弄错了。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学帮老师解答一下,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p><p>2、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用眼睛去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可千万别像青蛙那样坐井观天啊!</p><p>五、拓展学习</p><p>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吗?从中你学到了什么?</p><p>2、你觉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吗?想一想。</p><p>3、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p><p>板书设计</p><p>20寓言两则之《坐井观天》</p><p>小鸟无边无际见多识广</p><p>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p><p>青蛙井口那么大目光短浅</p><p>教学反思:</p><p>《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里看天。可是,“坐井观天”是个成语,它有一定的寓意,而体会它的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这则成语的寓意,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支持者和帮助者。也就是说,教师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的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于是,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3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朗读来感悟这一成语的寓意。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声音很小,而且读不出青蛙和小鸟对话时争论的语气。后来,我在旁引导,并鼓励他们。为了更进一步体会“坐井观天”的寓意,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看一看,这使学生情绪高涨,因为他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学习的乐趣。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的。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书卷起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样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事物呢?学生便从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语的寓意: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后我又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p></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课题(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