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学 数学 教案(5篇)
<p>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p><h3 class="h3_title">小学篇1</h3><p><p>教学目标</p></p><p>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p><p>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p><p>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p><p>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p><p><p>教学重难点</p></p><p><p>教学重点</p></p><p>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p><p><p>教学难点</p></p><p>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p><p>教学工具</p><p>课件</p><p><p>教学过程</p></p><p><p>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p></p><p>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p><p>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p><p>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p><p><p>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p></p><p><p>(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p></p><p><p>(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p></p><p>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p><p>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p><p>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p><p>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p><p>(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p><p>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p><p>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p><p>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p><p>教师板书:圆心</p><p>(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p><p>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p><p>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p><p>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p><p>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p><p>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p><p>(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p><p>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板书:直径</p><p>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p><p>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p><p>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p><p>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p><p>(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p><p>(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p><p>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p><p>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p><p>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p><p><p>(三)反馈练习。</p></p><p>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p><p>2、练习十四的第2、3题</p><p><p>(四)圆的画法。</p></p><p>1、学生自学,看书57页。</p><p>2、学生试画。</p><p>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p><p>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p><p>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p><p>5、学生练习</p><p>p58的“做一做”第2题</p><p><p>(五)教师提问</p></p><p>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p><p>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p><p><p>(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p></p><p><p>三、全课小结</p></p><p>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p><p>四、作业</p><p>练习十四的第1题</p><p>课后习题</p><p>练习十四的第1题。</p><h3 class="h3_title">小学篇2</h3><p><p>学习内容:</p></p><p>?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p><p><p>学习目标:</p></p><p>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p><p>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p><p>3、学会用圆规画圆。</p><p><p>学习重点:</p>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p><p><p>学习难点:</p>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p><p><p>学习准备:</p>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p><p><p>课前</p></p><p>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p><p>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p><p><p>课中</p></p><p><p>自主学习:</p></p><p>1、填空:</p><p>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p><p>连接( )和( )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p><p>通过( )并且( )的( )叫做直径。</p><p>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p><p><p>合作探究:</p></p><p>探究一:完成学习卡</p><p>探究二:</p><p>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 )的长度。</p><p>(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p><p>达标训练:</p><p>(一)基础题(必做)</p><p>1、判断。</p><p>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 () 直径是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p><p>2、填表。</p><p>(二)拓展题(选做)</p><p>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p><p>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p><p><p>课后</p></p><p>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p><p>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p><h3 class="h3_title">小学篇3</h3><p><p>教学目标:</p></p><p>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盘的计算方法,对相邻区域小圆片(或数)进行相加,对给出的“结果数”进行分拆。</p><p>过程、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p><p><p>教学重点:</p></p><p>相邻区域的数进行相加。</p><p><p>教学难点:</p></p><p>对给出的“结果数”进行分拆。</p><p><p>教具学具:</p></p><p>三角盘、小圆片、数卡等。</p><p><p>教学过程:</p></p><p>一、认识三角数图</p><p>1、简介三角数图</p><p>(板书出示三角盘和小圆片,再出示11)</p><p>师:这是三角数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计算三角”</p><p>(板书课题)。</p><p>问:你发现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秘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p><p>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圆片,相邻部分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p><p>2、反馈练习</p><p>师:三角数图中的另2个空格怎么填为什么</p><p>3、同桌合作玩“三角盘”</p><p>(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根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p><p>学生在“玩三角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三角数图的特点,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建议各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多给学生“玩”的时间。</p><p>二、探究三角数图</p><p>1、变式练习</p><p>师:在这个三角数图中你先填哪部分为什么学生独立审题,并在三角盘上动手摆一摆。你有什么好方法</p><p>(5+=1111—5=)</p><p>2、数代替圆片</p><p>在刚才题目基础上,把小圆片改成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小组核对。</p><p>小结:通过想加减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p><p>3、巩固练习</p><p>独立完成书上的习题。</p><p>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和三角盘动手操作辅助完成。</p><p>三、拓展练习</p><p>小组合作,三部分中分别填几你们是怎样想的</p><p>如果学生在练习时有困难,教师可给予提示:</p><p>(1)猜想三部分可以填的数。</p><p>(2)把猜想的数放到三角数图,并验证。</p><p>(3)如不符合可以进行适当地调整。</p><p>四、总结</p><p>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领</p><h3 class="h3_title">小学篇4</h3><p><p>教学目标:</p></p><p>1、知识目标:</p><p>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p><p>2、能力目标:</p><p>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p><p><p>教学重点:</p></p><p>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p><p>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p><p><p>教学难点:</p></p><p>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p><p>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p><p><p>教具准备:</p></p><p>课件。</p><p><p>教学过程:</p></p><p>(一)复习:</p><p>1、数数:从100倒数到50</p><p>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p><p>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p><p>(二)新授:</p><p>1、教学例七:</p><p>(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p><p>(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p><p>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p><p>(板书:横看、竖看、斜看)</p><p>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p><p>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p><p>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p><p>(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p><p>(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p><p>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p><p>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p><p>3、比大小。</p><p>(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p><p>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p><p>(2)练习。</p><p>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p><p>(三)巩固练习。</p><p>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p><h3 class="h3_title">小学篇5</h3><p><p>教材简析:</p></p><p>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学生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通过圆的教学,本单元在教学圆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通过化曲为直、等积变形这些方法与手段,进一步发展转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本节课教学第9397页圆的形状特点以及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教学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来体验圆的特征。例1通过说圆、画圆、感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教材里没有直接指出圆是曲线图形,把机会留给学生体验和交流。这样,学生在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过用圆规画、用尺量来教学圆心、半径、直径,使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例3安排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活动,深入体验圆的特征。练习十七在安排练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圆,开展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p><p>特别说明:由于本届五年级学生还没有使用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关轴对称及平移,旋转的内容无法涉及。</p><p><p>教学目标:</p></p><p>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p><p>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p>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p><p>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p><p>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p><p>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p><p><p>教学过程</p></p><p>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圆</p><p>1.课前交流:略</p><p>2.导入新课:</p><p>(1)(指着物体上的圆)这种形状叫</p><p>(2)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圆?</p><p>二、自主合作,初步认识圆</p><p>1.画圆。</p><p>(1)学生借助物体画圆。</p><p>(2)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定长、定点、旋转一周。</p><p>(3)用圆规规范地画圆、剪圆,让学生再次感受圆是由曲线围成的。</p><p>(4)比较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p><p>2.认识圆的特征</p><p>(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p><p>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p><p>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p><p>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p><p>(2)认识圆的特征</p><p>①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特征。</p><p>②完成填表题和判断画圆,让学生知道圆的大小和半径或直径有关。</p><p>③教师小结有关内容。</p><p>三、联系实际,初步应用圆。</p><p>1.广场花坛喷水装置的设计,如果你是设计人员,喷头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巩固圆心的作用。</p><p>2.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圆心?</p><p>3.这是一个球场,要在中间画这样一个圆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画?</p> <!--内容关联投票--></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