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班科学教案盐和糖活动反思(六篇)
<p>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p><h3 class="h3_title">小班篇1</h3><p>活动背景:活动结合“小小蛋儿把门开”展开的。蛋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他们经常吃蛋,对蛋有浓厚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怎么样让蛋宝宝立起来,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尝试。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让幼儿在与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借助各种材料去感知、体验、探索怎样让蛋宝宝立起来的方法。</p><p>活动目标:</p><p>1.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体验操作的乐趣。</p><p>2.乐于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p><p>重点: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p><p>难点:尝试改变报纸和毛根的外形让蛋宝宝站起来。</p><p>经验准备:知道蛋易碎的特点,懂得要保护好蛋。</p><p>物质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个(由家长准备)、橡皮泥、沙包、报纸、毛根、棉花、积木、瓶盖。</p><p>教学过程:</p><p>一、谈话,激发活动兴趣。(1分钟)</p><p>1.出示蛋宝宝,它是谁?我们来跟蛋宝宝打招呼。</p><p>2.师:“蛋宝宝有一个愿望,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站起来,你们觉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吗?我们来试试。”</p><p>二、探索操作,在无支撑的平面上让蛋站立。(2分钟)</p><p>1.讲解操作要求:</p><p>(1)蛋宝宝很容易碎,要小心保护。</p><p>(2)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好。</p><p>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p><p>3.集中交流: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p><p>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来?(因为蛋宝宝圆圆的)</p><p>三、幼儿操作,运用各种材料帮蛋宝宝站起来。(18分钟)</p><p>(一)第一次操作(8分钟)</p><p>1.师:“蛋宝宝们可想站起来啦,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材料帮助它。”</p><p>2.出示各种材料,一一认识。</p><p>3.讲解操作要求:</p><p>(1)选一样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成功后再选别的材料。</p><p>(2)保护好蛋宝宝。</p><p>(3)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坐好。</p><p>4. 集中交流:“你们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的?“</p><p>5.请橡皮泥、沙包、瓶盖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并分别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方法。</p><p>6.“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帮助蛋宝宝成功站起来了,可是积木、棉花、报纸、毛根成功的很少,你们在运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p><p>7.小结:“大家再动动脑筋,要变一变它们的形状,就能用报纸、毛根、积木、棉花帮助蛋宝宝站起来。”</p><p>(二)第二次操作(7分钟)</p><p>请幼儿演示报纸、积木、棉花、毛根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并用语言表达。</p><p>四、教师小结活动情况。(2分钟)</p><p>活动延伸:把材料放在区角供幼儿操作。</p><h3 class="h3_title">小班篇2</h3><p><p>一、活动目标:</p></p><p>1、能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变化。</p><p>2、能分辨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哪些东西不能在水中溶解。</p><p><p>二、活动准备:</p></p><p>勺子、糖、盐若干。</p><p><p>三、活动过程:</p></p><p>(一)品尝糖水,引起幼儿兴趣。</p><p>1、出示一杯白开水和一杯糖水,请幼儿观察。</p><p>“这两杯水一样吗?”(一样)</p><p>2、请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p><p>“我请小朋友尝一尝,看看这两杯水到底一样不一样。”</p><p>“你喝的水是什么味道的?”</p><p>(二)引导幼儿讨论,并探索哪些东西可溶在水中。</p><p>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p><p>“为什么这杯水喝起来是甜甜的?”</p><p>“糖到哪里去了呢?”</p><p>“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溶到水里去呢?”</p><p>2、请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并适当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巴尝。</p><p>“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去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可以溶在水中,哪些东西不能溶在水中,并把结果记录下来。”</p><p>3、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p><p>带着幼儿一起检查并验证一张记录单。</p><p>4、教师小结。请幼儿自由检查。</p><p><p>三、自然结束。</p></p><h3 class="h3_title">小班篇3</h3><p><p>活动时间:</p></p><p>6.14</p><p><p>活动名称:</p></p><p>科学:夏天真热</p><p><p>活动目标:</p></p><p>1、让幼儿了解夏季自然变化的特点,以及人们活动的情况。</p><p>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p><p><p>活动准备:</p>投影设备、图片</p><p><p>活动过程:</p></p><p>1、室外观察夏日景色,且稍活动,让幼儿感觉夏天天气的特点,自由讨论:小朋友,刚才在室外活动感觉怎样?摸摸自己的头上、身上有什么东西出来了?</p><p>2、幼儿学习讲述夏季的天气特点。</p><p>3、指导幼儿观察图片,提出要求。</p><p>师:夏天天气炎热,树上的知了会怎样呢?小狗会怎样让自己凉快呢?水牛有什么凉快的好办法?</p><p>4、指导幼儿讲述人们在夏天的活动。</p><p>师:夏天天气炎热,人们穿什么衣服?人们喜欢吃什么东西?到哪儿去玩?</p><p>5、小结夏季特征,教育幼儿在夏季要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p><p>教学后记夏天真热,幼儿如何而知?相信孩子自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之前,我利用晨间时段鼓励幼儿观察夏季的景色、人们的穿着、气候的特征,当幼儿有了充分的感受,他们在活动中就有话可说。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p><h3 class="h3_title">小班篇4</h3><p><p>活动目标:</p></p><p>1、尝试用手触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软和硬、光滑和粗糙等特征。</p><p>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触摸和观察的结果。</p><p>3、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p><p><p>活动准备:</p></p><p>1、大摸箱4个,花布2块</p><p>2、猕猴桃16个,苹果17个,冬枣20个,桔子17个,香蕉6个,其他水果若干。</p><p><p>活动过程:</p></p><p>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p><p>请幼儿猜一猜桌布的下面是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小手摸出水果。</p><p>出示魔术箱,请幼儿摸摸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p><p>2、猜测魔法箱里的水果,感知猕猴桃的触觉特征。</p><p>幼儿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摸的感觉,并大胆的猜一猜箱子里是什么水果。</p><p>把水果拿出来进一步观察,引导幼儿感知猕猴桃软软的、毛毛的、圆圆的等触觉特征。</p><p>3、摸摸各种不同的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不同触觉特征。</p><p>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其他水果的触觉特征。</p><p>自选喜欢的水果,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触觉感受。</p><p>归纳小结触摸感受。</p><p>4、游戏《请你把它摸出来》</p><p>幼儿根据教师所说的水果,从魔法箱里面把它摸出来。</p><p>幼儿自由摸箱内的水果,体验触摸的乐趣。</p><h3 class="h3_title">小班篇5</h3><p><p>活动目标:</p></p><p>1、幼儿乐意探索、寻求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p><p>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p><p>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p><p><p>活动准备:</p></p><p>每个幼儿一个熟鸡蛋、各种物品:沙包、米、泥、瓶盖、小杯子、布等。</p><p><p>活动过程:</p></p><p>一、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激发幼儿兴趣。</p><p>1、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p><p>2、师(以蛋宝宝的口吻):小朋友真快乐,我也想站起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能帮助我吗?</p><p>二、幼儿探索活动</p><p>1、第一次探索活动</p><p>⑴让幼儿交流为什么蛋宝宝站不起来?</p><p>⑵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哪些物体也是圆的。</p><p>2、第二次探索活动</p><p>⑴幼儿探索,借助各种物品使蛋宝宝站起来。</p><p>⑵幼儿相互交流操作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p><p>三、游戏活动:孵小鸡。</p><p>师生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幼儿边模仿鸡走边念儿歌:"鸡妈妈真能干,会捉虫、能下蛋,孵养小鸡带着玩。"鸡妈妈边绕圈边走边问:"小鸡小鸡多大啦?"小鸡回答:"长出脑袋和嘴巴。"最后小鸡说:"翅膀出来了,我能出来找虫吃啦!"鸡妈妈带着小鸡一起出去找虫吃。</p><p>延伸活动:</p><p>在区域活动的语言角中,投入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鸡成长的过程</p><h3 class="h3_title">小班篇6</h3><p><p>一、活动目标:</p></p><p>1、能根据声音辨别乐器,并能找到相应的摆放位置。</p><p>2、能仔细聆听声音,按规则操作。</p><p><p>二、活动准备:</p></p><p>1、铃鼓、三角铁等乐器</p><p>2、活动材料第6页</p><p><p>三、活动过程:</p></p><p>(一)什么乐器在唱歌?</p><p>1、教师一次介绍乐器的名称并演奏,幼儿根据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指认“xx(乐器名)在哪里”。</p><p>2、请幼儿闭上眼睛听乐器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乐器在唱歌。</p><p>3、请个别幼儿蒙上眼睛,听听什么乐器在哪个位置唱歌。</p><p>(二)乐器在哪里?</p><p>1、出示格子底板,将铃鼓、三角铁、圆舞板、双向筒、鼓的图片贴在相应的格子里。</p><p>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或幼儿)一次演奏五种乐器。幼儿睁开眼睛,根据听觉辩论“十字格”中相应的乐器。</p><p>(三)乐器位置在哪里?</p><p>1、翻到幼儿操作材料第6页</p><p>2、请幼儿先用手指做连线动作,确定之后再把乐器和十字格中相应位置的“▲“连上线。</p><p>3、巡回观察,给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指导。</p><p>(四)活动延伸:</p><p>可以将乐器投放到区域角进一步加以巩固,使幼儿知道乐器的名字。</p> <!--内容关联投票--></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