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案(5篇)
<p>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p><h3 class="h3_title">一年级篇1</h3><p>教学目标:</p><p>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p><p>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p><p>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p><p>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p><p>教学重难点:</p><p>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p><p>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习用品。</p><p>出示:蜡笔7元 尺2元 铅笔盒12元 故事书8元 字典15元 橡皮3元 铅笔4元 书包45元</p><p>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p><p>2. 如果这些学习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 交流不同算法。</p><p>(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p><p>(2)12+8=20 45+15=60 3+7=10 20+60+10+2+4=96 你喜欢哪种算法?</p><p>(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p><p>二、探索新知</p><p>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p><p>板书:64-12-8=44 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p><p>出示课题:连减</p><p>(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p><p>(从左往右依次计算)</p><p>板书:一看运算符号。</p><p>(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p><p>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p><p>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p><p>完成板书:64-12-8=44</p><p>(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p><p>64-45-1564-7-364-2-15</p><p>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p><p>(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p><p>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p><p>(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p><p>2. 判断:把可以巧算的题圈出来,算一算。</p><p>91-18-6478-16-4892-31-1971-8-5465-38-981-46-27</p><p>小结:在计算连减算式时,如果减数能凑成整十数,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十数再减。这样计算又快又正确。</p><p>3. 改题64-12+8</p><p>(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 加减混合</p><p>(2)大家符号看得很仔细,试着算一算。</p><p>交流:64-12+8=60 64-12+8=44</p><p>(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p><p>(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p><p>(5)64-12+8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p><p>(6)练习</p><p>27+28-3939-13+4752-29+846+12-1644-25+1543+28-61</p><p>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p><p>三、应用拓展</p><p>1. 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p><p>57-24-638+23+1278-39+2167-43-1741+19-2834-18+1666-37-2635+36+17</p><p>2. 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p><p>45+18+1545-18+1545+18-1545-18-15</p><p>动脑筋,这些题能巧算吗?试一试。</p><p>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p><p>(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p><p>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p><h3 class="h3_title">一年级篇2</h3><p>教学目的:</p><p>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p><p>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p><p>教学分析:</p><p>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p><p>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p><p>教学过程:</p><p>一、知识导向</p><p>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p><p>二、新课</p><p>1、知识基础:</p><p>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p><p>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p><p>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p><p>2、知识形成:</p><p>(引例)计算:</p><p>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p><p>原式</p><p>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p><p>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p><p>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p><p>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p><p>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p><p>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p><p>三、巩固训练</p><p>p46:1、2</p><p>四、知识小结</p><p>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p><p>五、家庭作业:</p><p>p47:1、23</p><p>六、每日预题</p><p>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p><h3 class="h3_title">一年级篇3</h3><p>教学内容:</p><p>加减混合</p><p>教学目的:</p><p>1、通过观察摆放p75例题及练习十二,帮助学生理解计算顺序。</p><p>2、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增强对计算过程的感受</p><p>3、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p><p>重点难点:</p><p>理解掌握计算顺序</p><p>教学过程:</p><p>一、激趣引入</p><p>1、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p><p>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p><p>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p><p>二、合作探究</p><p>1、播放动画</p><p>看:湖里有几只天鹅?</p><p>演示:又飞来3只</p><p>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p><p>演示:又飞走2只</p><p>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p><p>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p><p>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p><p>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1)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p><p>2、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p><p>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p><p>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p><p>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p><p>三、练习 p76做一做</p><p>1、演示:地上有7个球,抱走3个,又抱来4个</p><p>2、课件演示小鸭图</p><p>3、游戏:把小动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钥匙开哪座房子吗?</p><h3 class="h3_title">一年级篇4</h3><p>教学目标:</p><p>1、通过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p><p>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p><p>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p><p>教学过程:</p><p>一、情境引入</p><p>1、第1题。</p><p>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p><p>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p><p>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p><p>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p><p>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p><p>2、第2题</p><p>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p><p>(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p><p>(2)投影交流</p><p>3、第5题</p><p>出示图</p><p>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p><p>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p><p>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p><p>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p><p>二计算练习</p><p>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p><p>1、比赛计算第4题</p><p>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p><p>独立填在书上</p><p>反馈、评价、订正</p><p>3、出示第7题</p><p>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p><p>三、书写练习:第3题</p><p>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p><p>2、独立完成</p><p>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p><p>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p><p>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p><p>操作。</p><p>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p><p>五、课堂小结。</p><h3 class="h3_title">一年级篇5</h3><p><p>设计说明</p></p><p>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具体<span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教学设计</span>如下:</p><p><p>1.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p></p><p>?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境,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白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p><p><p>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p></p><p>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演示对学生形成刺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课件演示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p><p>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p><p>学生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p>1.谈话引入</p></p><p>同学们,《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那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谁知道那只受尽了苦难的丑小鸭最后怎样了?(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老师就施展魔法,把丑小鸭也变成白天鹅,大家高兴吗?</p><p>课件出示口算题:(口算题的背景是4只丑小鸭)</p><p>3+2+4= 4+1+5=</p><p>9-2-6= 7-2-3=</p><p>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答对了,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童话能不能变成现实就看你们的了!</p><p><p>2.生速算出答案</p></p><p>学生正确算出一道题,师点击鼠标,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课件演示:白天鹅飞起来,飞到湖边)</p><p>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雪白的身子,细长的脖颈……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p><p>设计意图: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因此,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复习引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p> <!--内容关联投票--></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