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3-1-4 21:25:0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p>
            <p>在现阶段的教育体系当中,注重的是“流水线”般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虽然都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却也由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缺乏对于权威的质疑精神。其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都比较缺乏,只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进行“修补”工作,而不能够在知识体系之外开拓新的领域,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前景的双重突破。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在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这就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共同努力。而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学校是最大的人才供应基地,就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权威和固有体系的精神。</p>
<p>1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因素</p>
<p>1.1学生好奇心的强弱</p>
<p>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小学生都曾经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过疑问,小到鱼儿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大到宇宙是否是一个生物的大脑,无不体现出小学生对于新世界的好奇与思考。但是在问题提出之后,有的学生会不置可否一笑而过,有的学生会云里雾里浅尝辄止,还有的学生则会细细研究努力探索。显而易见,在后续的成长过程当中,第一种学生的质疑能力基本不会有太大的起伏,第二种学生的质疑能力虽然会有小幅度的上升,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有第三种学生能够在不断地探索当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质疑能力,从而实现自身质疑能力的飞跃。而这就是由于学生好奇心强弱的影响,学生好奇心强烈,才会有进一步探索的动力;学生的好奇心弱小,就会只停留在问题的提出阶段。</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No9f3aEgTwyiXHsXnmzXifgdelq9+TE+9FdyvAHug3fDXfEzXRkd7tS+4L9Q4BCUpR8ZuwXhIrqS1yXAcK63QLWTzmKYPwYvFkmu9a+AK6w="></p>
<p>1.2教师的引导以及权威的态度</p>
<p>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想要获取答案,最有效、也是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向教师或者是家长求助,而这时候如果教师或家长的态度不端正,认为学生是在瞎胡闹,或者认为学生的质疑是对于权威的亵渎,就是导致教师或家长对于学生提问的压制和批评。部分学生在遭到来自权威的否定之后,心理素质差的会直接放弃对于问题的探索而屈从于权威,从此在世俗的框架当中游走,不能够做出创新性的贡献;而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其质疑的精神越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压,导致学生对于事物探索的积极性降低。</p>
<p>1.3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p>
<p>质疑不是乱质疑,提问不是瞎提问。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很容易陷入漫无边际的怪诞当中去,虽然学生的想象能力会进一步提高,但是并不能够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只有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下,学生才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得学生的“质疑”有所根据,并且可以根据现有体系来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让学生找到想要的答案,并为接下来知识体系的突破奠定基础。</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BsafSaQN5QC18QPkYCmrQN9s7uA6GoVHVX86Usp+L3OkypqHhYBDtslSdaiUR9Ku/nrxd5GTvbK19mmys7rW4rWTzmKYPwYvFkmu9a+AK6w="></p>
<p>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不足之处</p>
<p>2.1看不见的“网”将学生束缚</p>
<p>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存在着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网———权威,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而是根植于中国的历史文明当中,从三皇定伦、五帝治世,到儒家学派“三纲五常”的确立,再加上“好学尚能”思想的渗透,直接导致中国潜意识里权威的固化。虽然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等思想发起了对于权威的挑战,为教育体系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但是权威的力量还是无处不在。当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权威相左的时候,一张看不见的“网”就会笼罩在学生的身上,阻止学生进一步探索。这一点在学生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会明显体现出来,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教师却要求学生将答案向着标准答案靠拢,一切和标准答案相左的回答,都是错误的答案。</p>
<p>2.2“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的毒害</p>
<p>“应试教育”标志着一切向考试看齐,一切向标准答案看齐,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不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更不能够进行质疑,只能够服从于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而“填鸭式”教育则是对于学生质疑能力的最大戕害,在此教育过程当中,学生完全出于对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没有对于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只停留在对于知识的浅层次记忆和运用上,不仅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0LpSa/Re5UKLzMt1yCfI0rbT67OhNJ4QLTUqdZ/F4L7EnKu0V8nt/4/OfHtWsMHxwEEmDtkHm+WfvvcHkNGeB7WTzmKYPwYvFkmu9a+AK6w="></p>
<p>2.3教师的个人能力限制</p>
<p>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但是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体系当中,由于入职条件低、考核难度小,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师群体当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参差不齐,有部分教师缺乏教学能力,不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由于应试教育长久以来的影响,教师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学理念,没有在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质疑能力迟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p>
<p>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有效措施</p>
<p>3.1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权威的影响力</p>
<p>人们总是对于距离之外的“权威”,充满了敬重,而对于日常生活当中处于亲近距离的“权威”,能够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进行沟通交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友善交流,促进亲切友好关系的形成,从而降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身份隔阂,让学生意识到“权威”也不是神圣的,也是根植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是世俗化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也愿意听从教师的指导。</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nCQ4wlY2xLpnfMGKx0HDCB2NJIxf1Mk8T96zz+rvbR2VH9mgbU7eCRocJBTPods2oJfcHCwg4ME460jcmc3v+7WTzmKYPwYvFkmu9a+AK6w="></p>
<p>3.2教导学生正确的质疑方式</p>
<p>没有根据的质疑,虽然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模式,但是并不具备建设性的意义。教育中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根植于现有体系和固定逻辑,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提问,或者是没有丝毫逻辑关系的提问,如“猫为什么不是狗?”“天上的星星好吃吗”等问题。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理解的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地提问,帮助学生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p>
<p>3.3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构建“多元化”课堂</p>
<p>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通常只是进行单一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这种纯粹是“知识灌输”的教学形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使得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但是从长时间来看,必然会导致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厌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下降,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越来越麻木,使得学生的质疑能力越来越弱。只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的“多元化”课堂,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带给学生新鲜体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思维也更加活跃。</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ej45neWhkcyARccAN6a6HB4SXCjiO20RIoemW3dzU8AEOOZWOUOJdOIKITNDXj9LNqlAc6uBVbYtf3iWOMku17WTzmKYPwYvFkmu9a+AK6w="></p>
<p>3.4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构建“弹性”课堂</p>
<p>如果教师将课堂过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留给学生一丝的自由思考空间,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走,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维的锻炼。而自主思维是学生进行质疑的基础,学生只有思维足够开阔,才能够找寻到现有体系当中不合逻辑的“点”,从而完成质疑的整个过程。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学会适当的“留白”,放松对于课堂的掌握,构建“弹性”课堂,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为学生“质疑”留下足够的空间。</p>
<p>3.5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索</p>
<p>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推动力更加强大,只要对阅读产生了足够的兴趣,就会用千倍百倍的毅力去完成。故而,要想让学生对于文章进一步深入探索,首先就要保证学生有很高的阅读兴趣,无论对于任何事物,深入学习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没有兴趣的引导,小学生不可能探索出文章最深层次的奥妙。而如果学生没有深入的探索,就缺乏对于文章本质的了解,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质疑。质疑,是建立在足够了解基础上的,更是建立在深入探索基础上的。故而,教师必须要通过“鼓励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内在兴趣。</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qBA7y0VkO1UnTbZ6Q2C+k8/8LMwRbI625FiOIL9J4GVZUlhVahyRZ8as82ra0f6/2KmL/mKWkAjP/QhU3WFuv7WTzmKYPwYvFkmu9a+AK6w="></p>
<p>4总结</p>
<p>概括地说,质疑能力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要求,不仅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也是国家各个领域想要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质疑能力进行培养,不仅是学生核心能力提高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要想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就必须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带着质疑的精神阅读,从而在更多的角度完成对于文章的解读。并且文章本身就是人思维的烙印,里面有着完善的思维逻辑和思维方式,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也可以使得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为“质疑”的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span></span></p>
<h3>
<p>
<br />
</p>
<p>
</p>
</h3>
<p>
<br />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