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3-1-4 21:23:10

小学课文鲁迅的《好的故事》,老师教哭,学生难晕,温主编这样说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小学课文鲁迅的《好的故事》,老师教哭,学生难晕,温主编这样说</p>
            <p>“秀发飘逸的语文老师一夜之间秃头”;</p>
<p>“备课云里雾里,学生晕晕乎乎”;</p>
<p>“文章难懂”……</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src="https://p0.itc.cn/images01/20230103/3354e1d0e89a425e84085e0ce6512462.jpeg"></p>
<p>好多小学语文老师在社交账号上说鲁迅先生的散文《好的故事》不好教。</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src="https://p6.itc.cn/images01/20230103/8368bcd971ac485282e08ef7d6e8e273.jpeg"></p>
<p>《好的故事》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p>
<p>“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一句话出自散文《秋夜》,《秋夜》是《野草》中很著名的一篇。</p>
<p>《野草》是以20世纪初期动荡不安的时局为背景的,它区别于鲁迅其它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深邃的哲理性与传达的象征性。《秋夜》中的枣树、小粉红花、繁霜、天空、小青虫,甚至一个微笑一个喘息,都是有象征意义的。</p>
<p>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在其讲座《语文老师要读点鲁迅》中,指出“《野草》是最文学、最难懂的东西”。</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GD+QZ/Szan5tujIvO+GParjzuQE3onSuSg1SF+fyIAidtor+xPAcTRd28Kyb3y/di8Mn7j6YIyss4Y2GeZ0YwbWTzmKYPwYvFkmu9a+AK6w="></p>
<p>不知道为什么,主编们就把最难懂的文章放在了最新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上。</p>
<p>《好的故事》的思路是这样的:鲁迅先生看到现实社会的残酷——然后梦见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接着梦醒后回到残酷的现实——最后决定跟现实作斗争,让“好的故事”真实到来。</p>
<p>单从这四句话来看,文章好像是一个单纯的“做梦——追梦”的故事。但老师不能按照“梦想”故事来跟学生讲此文。因为,全文的语言是很隐晦的,很多事物、每个想法都是有象征意义的。</p>
<p>开头第一段中的“烟雾”并不只是肉眼可见的烟雾,“昏沉的夜”并不只是指时间上的夜晚。</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No9f3aEgTwyiXHsXnmzXiemOyyN0THe+BzmKhVDJCn3MIFRuZx+wVtlPAiqWZ284wj4EoOE/nXbapqDtpXudKbWTzmKYPwYvFkmu9a+AK6w="></p>
<p>“好的故事”其实并不是孩子们理解的故事,它隐藏在一堆浮动的、忽进忽退、忽聚忽散的事物和一个个看起来不相关联的人背后。</p>
<p>最后的部分,一会儿说“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一会儿说“何尝有一丝碎影”,这种在绝望中生出希望、见希望破灭后无限怅惘、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挣扎、在困境中依然要满怀斗志的思想过程必须结合当时的环境才有可能明白点。</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bYGao+YvXiIysJdOm/gjG78ynNq11KZfl8jjDoIyDElEx5GAD8a81OrfqDNbERhCFOfWV+s8K+Ai5pXznF6gCLWTzmKYPwYvFkmu9a+AK6w="></p>
<p>浙江的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授《好的故事》时,将老师的无力感暴露无遗,就像一拳使劲地打出去,最后落在了棉花上。</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qBA7y0VkO1UnTbZ6Q2C+k4+xn1g7LyfSXKG1zYPfU9o5NIBhzVnSZb7GwravyJvDXofOpXwRE/cphqYdIWqGl7WTzmKYPwYvFkmu9a+AK6w="></p>
<p>大学生要写与《野草》有关的作业,也有点难。</p>
<p>确实很难。</p>
<p>所以,温主编在谈到老师要怎么读《野草》的时候说:</p>
<p>应该是整体感受,读不太懂没关系,慢慢再展开你的想象,去琢磨他写的这些意境、意向到底是什么意思,进入氛围;我们也不一定要把《野草》说得很清楚,也不要先入为主,不要拘泥于一种解释;主要应该是读鲁迅,看他的那种思维里边的困扰,那种矛盾,那种难以言说的东西。</p>
<p>那么,课本为什么要选入这篇文章?</p>
<p>可能就是为了读点鲁迅。</p>
<p>年少不懂文中意,长大已成文中人——很多人用类似这样的话,来表达对鲁迅文章的喜爱。鲁迅的文章,总是要有的。能完整地选入课本的鲁迅文章,一定会一一出现,这是迟早的事。</p>
<p>至于老师好不好教,学生能不能懂,那是另一回事。</p>
<p>著名评论家阎晶明说:“鉴赏《野草》的语言,就是一次海上的冲浪,或河中险滩的漂流,惊险、刺激而又是难得的享受。”可怜的学生是不会有这种感受的。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span></span></p>
<h3>
<p>
<br />
</p>
<p>
</p>
</h3>
<p>
<br />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课文鲁迅的《好的故事》,老师教哭,学生难晕,温主编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