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学生放学“掏鸟蛋”,意外找到千年国宝,专家估值50亿
<p data-role="original-title" style="display:none">原标题:苏州小学生放学“掏鸟蛋”,意外找到千年国宝,专家估值50亿</p><p>引言:</p>
<p>熊孩子是令许多家长十分头疼的一种存在,说不听打不怕,当熊孩子熊起来的时候简直就是“人神共愤”。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熊孩子都只会闯祸,也有的熊孩子能在无意之间发现一些了不得的东西, 在苏州就有几位小学生在放学的途中“掏鸟蛋”,结果却意外发现千年国宝,专家估价50亿。</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1/20230103/22d41f4b7b0f48cfbb6a613f18084f73.jpeg"></p> 一、 惊人发现
<p>在1978年的4月12日,这一天正如古诗所言: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风和日丽,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让人感到十分惬意,丝毫不想听课,于是几位小学生便开始在课堂上讨论放学后的计划,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统一意见决定去苏州老城区的瑞光塔玩。下课铃一响,几位小学生便迫不及待的向瑞光塔进发。</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src="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30103/e6282eb341e64b09a432801d270dd902.jpeg"></p> 瑞光寺塔始建于宋代,到如今也有了一定年份,由于年久失修,极少有人到达,于是这座塔便成为了鸟类的安乐窝,在塔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各式鸟窝。几位小学生一到目的地就被树上的鸟窝所吸引,一致决定更改游玩计划,准备上塔掏鸟窝。他们一连上到宝塔的第三层,但是却始终没有发现鸟窝的痕迹,于是他们大失所望。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4sWCR8BxipzMtuwIic3zeUAPKUPh/FFtlBcnveQQ5j2XSJ77cwyCDHbqPnzeOYqY0g3lvxhzBE0g9kbeYsGUkQkpwohVefOrUPFvHUZ5pb0="></p> 小孩子的热情总是持续不了多久,在连上三层塔都没发现鸟窝后他们对于掏鸟窝的热情已经消耗殆尽,于是便在塔内四处摸索,想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新奇玩意。突然一位小学生发现宝塔内有个地方的砖块居然是可以挪动的,于是他们纷纷猜测这些砖块后面会不会藏着价值连城的宝物,在好奇心驱使他们将所有砖块搬开想看看里面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4sWCR8BxipzMtuwIic3zeUAPKUPh/FFtlBcnveQQ5j20pHe9ObxP/3ksOUIUWY0I5LTnJ/6sq39BZlwTlciMrywpqWR2oNp/JnZ6CvI8mcs="></p> 不一会儿后,塔内的砖块已经都被搬开,漏出了隐藏在砖块后的大木箱。箱子上刻着一些文字,虽然他们目前识字不多,但是还是能依稀判断出箱子上刻的是“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几位小学生激动坏了,感觉自己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赶忙回家告诉了家长。
<p>二、 一级国宝</p>
<p>听了孩子们的叙述,家长们急忙将此事报告给了相关部门,历史学家们急忙赶到了现场,有关部门也将瑞光塔封锁起来配合历史学家们工作。专家们在宝塔的第三层内找到了小学生所说的大箱子,在箱子打开的一瞬间,所有人都被震惊了,箱子内存放的正是方允升和妻子孙氏十娘的遗物——真珠舍利宝幢,并且通过专家的鉴定估值,这座保存千年的宝幢如今至少价值50亿。</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RWugdBGFq+R/Aq+QnLPFVUAPKUPh/FFtlBcnveQQ5j2oYDg4lM65B2bJgj/h6jK97509+/tukrAQm2SJxURBGEHeV8euouxkW8NToLH8q1M="></p> 这座宝幢一被发现便迅速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许多海内外华人都想一睹这被誉为中华瑰宝的真珠舍利宝幢的真容,但是这件真珠舍利宝幢已被评为一级国宝,为了更好的保护真珠舍利宝幢,国家禁止宝幢出境展览,并且它现在已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p>三、 真珠舍利宝幢</p>
<p>这座真珠舍利宝幢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下来的,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9T8IQfyP7e1sMsEyWbYPvkAPKUPh/FFtlBcnveQQ5j1PF7okjRI/ToMtuLnpIaPP2LNHOTusZntRR9LwoniKrted9zbqwunwUKkiQ6Jdix4="></p> 这座真珠舍利宝幢是用来存放佛教圣物舍利子的佛教艺术品,虽然整体造型不大,但是却显得十分精致小巧。宝幢被发现时正被完好的保存在一个两层的木匣子中,也许正是由于木匣子的保护才能让它如今完好无损地展示在众人面前。
<p>这座宝幢整体由上等楠木制作而成,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三部分自下而上组合而成,宝幢上还雕刻着各式各样的天女和天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就快从宝幢上走下来似的。宝幢的佛宫中供奉着舍利子,塔刹顶部有颗银丝火焰光环装饰的水晶球,各个部分环环相扣,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align-center"><img max-width="600" data-src="ipZZQ8s8QDiEfIqFxHZ2MEAPKUPh/FFtlBcnveQQ5j2ZzA6+/JzHs4H97khelINs54ZG6XZI4dyDxDyQA05oJdus3y9u6/TfNFeIVfliA38="></p> 制作宝幢的方法早已在战争中被毁灭,如今已无人掌握制作宝幢的技巧,但是也正是由于这座宝幢制作技艺的失传才让这座宝幢显得更加珍贵。
<p>“时光如白驹过隙,世事如白云苍狗”,在漫长的岁月中,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许多文化瑰宝在经历了天灾人祸,战火纷争后就此毁灭,也有许多历史文物从此不知所踪,我们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些失踪文物的踪迹一无所知,我们也只能祈祷其他的失踪的历史文物有一天能够像真珠舍利宝幢一样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p>
<p>参考文献:</p>
<p>《花木石溪赋》</p>
<p>《旧唐书·于柚传》</p>
<p>《阳春歌》
<p data-role="editor-name">责任编辑:<span></span></p>
<h3>
<p>
<br />
</p>
<p>
</p>
</h3>
<p>
<br />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