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3-1-4 20:19:57

小学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strong>《狐假虎威》教学设计</strong></p><br></p>教学目标:</p>1.巩固生字新词。</p>2.朗读课文,理解“神气活现”等四字词语的意思,了解狐狸的狡猾与老虎的愚昧。</p>3.能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这个故事。</p>教学重点: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p>教学难点:通过对狐狸、老虎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感受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p>教学准备:希沃课件</p>教学过程:</p>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p>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要带大家到动王国看一看,可是通往动物王国的路被石头堵住了,大家需要团结起来,读对石头上面的词语才能把石头搬走,大家有信心吗?</p>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认读。</p>2.师:恭喜大家顺利的清楚了障碍,来到了动物王国。</p>(课件出示狐狸和老虎的图片)</p>3.师:在我们的印象中,老虎威风八面,狐狸狡猾奸诈,当狐狸和老虎在森林里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1课《狐假虎威》。</p>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想学到什么呢?</p>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p>过渡:同学们想知道的这些答案,还都得要从他们的相遇说起。</p>(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p>1.自由读第1自然段。</p>思考:当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时,老虎怎么样?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它的处境如何?</p>2.学生自由交流。</p>预设:老虎很饿,狐狸被老虎逮住了,逃脱不掉,随时会被老虎吃掉,非常危险。</p>3.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p>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窜”“扑”。</p>明确: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表示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p>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窜、扑”重读。</p>(二)学习第2-6自然段,体会“狐之猾”</p>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下面我们学习第2-6自然段。</p>1.同桌间用喜欢的方式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狐狸说的话。</p>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p>(1)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种读法更合适。</p>(2)“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是怎样的?谁会做这个动作?教师可指名表演。</p>(3)思考:“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时候的狐狸在想什么?</p>(我想脱离虎口……想办法对付老虎……)</p>(4)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问老虎?</p>(5)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是“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p>(“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同时也在试探老虎。</p>而“你不能吃我”或“你别吃我”则是向老虎下命令或求饶,会加速死亡。)</p>(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① 让学生先扯着嗓子读一读,指几名学生读一读,其余学生点评。</p>② 教师示范朗读。(瞪着眼睛,一手握着拳,一手的大拇指指向自己)</p>③ 学生加动作齐声朗读。</p>3.引读:作为森林之王的老虎,吃一只小小的狐狸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于是老虎说——(为什么不敢?)</p>理解“一愣”。体会老虎又诧异、又吃惊,也正是这一愣,让狐狸觉得有机可乘,更加自信了。它对老虎又说了什么?</p>4.出示第4自然段,自由读读狐狸说的话。</p>明确:这一段话讲老虎不敢吃狐狸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做你们百兽的首领的。狐狸为了保住性命,把老天爷搬出来吓唬老虎。在朗读时,要突出狐狸表达的意图,重音放在“老天爷”“违抗”“命令”“多大的胆子”等关键词语上。</p>(1)指导学生练习朗读,注意狐狸说话的神情、动作,还可以配上动作表演读。</p>(2)百兽有没有包括狐狸和老虎?为什么?</p>(不包括狐狸。因为它是“老天爷”派来做百兽的首领的;老虎在“百兽”之内,是在狐狸的“管理”之下的,说明狐狸很狡猾。)</p>过渡:就是在这样一番吹嘘之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p>5.出示第5自然段,想一想:</p>(1)“蒙住”是什么意思?(吓住、骗住。)</p>(2)出示练习:狐狸真( )!老虎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p>(3)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p>预设:我还真不能吃它,吃了它老天爷会怪罪我的。</p>狐狸说的是不是真的?</p>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吗?</p>唉!到口的美餐吃不着了!</p>(4)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走?</p>(当时老虎还不太相信狐狸的话,可以随时逮住狐狸,狐狸只好继续骗老虎,不然难以虎口脱险。)</p>6.出示第6自然段,思考:</p>(1)狐狸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想证明自己的话是对的。)</p>(2)狐狸为什么说“我带你”而不是“我跟你”?</p>(“我带你”说明狐狸拿出了统领百兽的架势,与下文老虎跟着狐狸相呼应。)</p>指导:狐狸“摇了摇尾巴”,可以体会它已经有了十足把握让老虎上当受骗。因此,朗读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提示语,猜测狐狸的想法,读出炫耀的语气。</p>7.学生分角色朗读第2-6自然段,师生共同评议。</p>(三)学习第7、8自然段,明白“谁之威”</p>过渡:(出示课文插图)狐狸和老虎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走进森林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请同学们默读第7、8自然段,圈一圈:狐狸、老虎的表情分别是什么样子的?</p>1.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p>(1)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p>(2)引导学生简单分类,看看哪些词语是写狐狸的,哪些词语是写老虎的。</p>(3)鼓励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语。</p>2.仔细观察课文的第二幅图,在文中找出描写狐狸、老虎、小动物的词语并加以理解。</p>3.指名表演。</p>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同学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通过表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p>4.体会老虎、狐狸和小动物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p>5.出示练习。</p>( )走在( )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并不怕( ),而是看到( )才跑的。所以说,( )是借着( )的威风把( )吓跑的。</p>三、揭示寓意,拓展升华</p>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p>思考:老虎对狐狸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文中找出来,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p>(从想吃狐狸,到“一愣”,再到“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接下来“半信半疑”,最后“信以为真”,说明狐狸的谎言完全欺骗了老虎。)</p>2.交流:动物们到底是怕谁?老虎看到动物们逃走了,会怎么想?</p>小结: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生活中,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那种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p>3.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你喜欢它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学聪明的狐狸用智慧与坏人作斗争,但千万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或者借着别人的威风来欺负他人。</p>4.续编: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如果再遇到狐狸,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新狐假虎威》。</p>相信在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下,一定会创造出一个个更加精彩的故事!</p>四、板书设计</p>21.狐假虎威</p><br></p>狐狸 老虎 威风</p><br></p><br></p>百兽</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语文《狐假虎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