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凡卡》(三篇)
<p>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课文《凡卡》篇一</h3><p>1.继续进行默读训练,提高默读的速度与质量。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表情朗读。</p><p>2.学会12个生字,理解“保佑”第8个词语的意思,会用“指望、打搅”造句。</p><p>3.读懂凡卡的信,了解沙俄制度下穷苦孩子生活的悲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爱。</p><p>重点:训练快速默读,提高默读质量,领会课文中心,激发对新中国的热爱。</p><p>难点:理清作者叙述、书信内容和乡村生活插叙的`三条线;正确理解凡卡乡村生活回忆的反衬作用;体会结尾貌喜实悲的含蓄写法。</p><p>1.导入揭题:我们9岁时拥有什么?今天我们看看沙皇俄国一个9岁的小男孩凡卡过的是什么生活。</p><p>2.简介作者:见“背景知识”2。</p><p>3.初读课文。</p><p>(1)生字词自觉:</p><p>音重点:墅shù不读yě楦xuàn不读xuān</p><p>摩mā摩平mó摩托似shì似的sì似乎</p><p>差chāi邮差chā差距chà差劲</p><p>形重点:噎--抽噎蘸--上下结构,共22画</p><p>醺--左右结构,酉部,右边第8画竖。</p><p>自由读--互读互查--指名读--齐读。</p><p>形重点教师板书示范,学生当堂1分钟练习书写。</p><p>(2)快速默读课文。读前出示下列问题:①凡卡叫什么名字?是怎样一个人?②凡卡的爷爷是干什么的?③课文主要写什么?凡卡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提这个要求?</p><p>限时4分钟默读,边读边圈划。读后全班交流汇报。</p><p>(3)再次快速默读,理清人物关系。</p><p>出示下列人名黑板,默读3分钟用线联上。</p><p>姓名身分</p><p>阿里亚希涅鞋店老板</p><p>阿辽娜爷爷</p><p>艾果尔乡下的老爷</p><p>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凡卡)学徒</p><p>菲吉卡乡下穷人</p><p>伊凡·菇科夫牧羊人</p><p>日发略维夫乡下穷人</p><p>个别学生在灯片上作业,全班校对。</p><p>注:伊凡是凡卡本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爱称。作者同情小伊凡,叙述时用爱称,而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署名上用“伊凡”。</p><p>4.训练分段。</p><p>(1)出示提示:按写信前后分三段,将第二段分为四个部分。</p><p>(2)质疑问难,梳理需全班讨论的问题。例如:</p><p>①爷爷为什么把唯一的小孙孙凡卡送到城里来当学徒吃苦?</p><p>②凡卡写信时为什么要反复回忆乡下的事情?</p><p>③为什么第10、11自然段后面没有引号?</p><p>④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会把凡卡接回家吗?</p><p>5.巩固作业。</p><p>(1)作业本上第1、2题。</p><p>(2)朗读课文,把回忆乡下生活的自然段在△在段前标出。</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课文《凡卡》篇二</h3><p>1.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过程与方法)。</p><p>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技能)</p><p>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两课时</p><p>生活化导入,让班级的学生描述一个最幸福的生活场景(这个导入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凡卡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更能认识到凡卡的痛苦,也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最有效果)。</p><p>1.用生字词(读音、解释)检查预习情况(“知识与技能”目标)。</p><p>凡卡茹(rǘ)科夫 楦(xuàn)头 保佑(yòu) 别墅(shǜ)</p><p>蘸(zhàn)了蘸笔尖 小崽(zǎi)子 搓(cuō)烟叶 打搅(jiǎo)</p><p>2.用文章内容来检查预习。</p><p>凡卡的这封信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啊(“知识与技能”目标)?</p><p>向爷爷述说自己在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所遭遇的痛苦,想让爷爷把自己接到身边。</p><p>他在鞋匠阿里亚希涅那儿遭遇哪些痛苦啊?(对课文的熟悉并不多余,因为深入分析深入解读是一定要以充分熟悉文本为基础的)</p><p>3.检查朗读(全文或某些段落)</p><p>提几个问题贯穿起课堂的逻辑结构(“过程与方法”目标)</p><p>第一个问题:文章写道,凡卡把自己的这封信投入了邮箱,可是,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凡卡的这封信能够寄出去吗?</p><p>学生的回答肯定不够全面,教师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要形成悬念,让学生再读课文,熟悉文本(在这里,教师提示学生默读课文,这是正确回答的前提),在一堂课里,不同形式的熟悉文本既能为深入解读文本打下坚守基础,又是语文教学“语文味”的重要体现。这个时候的教师可以用“为什么”“你怎么这样认为呢”“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思路”等的问题来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的答案,从而形成进一步阅读文本的要求和兴趣。</p><p>第二个问题:既然凡卡的这封信最后不能寄出,为什么他还要写呢,他不写行不行啊?</p><p>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信的内容,反映了凡卡的痛苦生活,有了痛苦如果有个地方说一说,对一个人来说有哪些作用呢?</p><p>心灵的慰藉,一种暂时的安慰,这是生命的必须。如果有痛苦没有地方诉说,会使我们更加痛苦。所以,凡卡的这封信即便是最后不能寄出,他也要写。最后他能够“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就说明了这一点。</p><p>所以,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朋友有了痛苦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同样,如果自己有了痛苦也应当找个合适的机会向朋友诉说,让朋友分担自己的痛苦。“一个快乐两个人分享,一个两个快乐;一份痛苦两个分担,一个只有一半的痛苦。”(如果长期坚持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同情心就会逐步形成了,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了)</p><p>插入全文朗读。</p><p>第三个问题:假如凡卡的这封信能够顺利寄出,爷爷很快就能收到,他的爷爷会来接他回去吗?</p><p>学生讨论思考回答。不能。爷爷让他在鞋匠阿里亚希涅干什么,爷爷自己是什么状况呢,爷爷能够养活他吗?通过这些追问,学生一方面认识到爷爷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即便是能够把他接回去,在爷爷的主人——日发维夫老爷家里干活,还是一样地会受这样的折磨(而且,爷爷给他的选择是最好的,不管是哪个时代哪种社会,有手艺往往总是生活得比较好)。</p><p>自己的主人是这样,爷爷的主人也会这样,请大家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p><p>当时的社会都这样,即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时代,自然地引出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这个时候介绍作者和背景,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当时的沙俄统治和普通百姓所经受着的折磨和痛苦,从而更加同情凡卡和爷爷,更加憎恨沙俄的统治者和那些欺压百姓的地主阶段,也有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形成(在教学中,“顺其自然”,顺着教学进程的自然而安排教学环节,这也是现代教学所倡导的,以前的教学总是在开头就介绍作者和背景,往往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浪费了教学资源,影响了文本的解读。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一切安排都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来进行”,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让我们做到,如果一开始介绍作者和背景能够有助于课堂学习,那我们就在一开始介绍作者和背景,如果不能,我们就动脑子把这两个“知人论世”的重要内容安排在其它合适的位置)。</p><p>第四个问题:文章最后写道凡卡在梦里,看见的很多美好的情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啊?</p><p>请大家联系全文(提醒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和时代背景思考一下,然后作出回答。</p><h3 class='h3_title'>小学课文《凡卡》篇三</h3><p>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p><p>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p><p>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p><p>1、揭示课题。同学们,学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优秀的外国短篇小说《凡卡》。</p><p>2、补充资料,了解背景。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出示资料,默读思考:从这份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p><p>出示课件:</p><p>契诃夫和他的作品简介</p><p>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处于沙皇俄国最黑暗的统治时期,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p><p>《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时代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p><p>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p><p>(课文主要写了凡卡写信给他的爷爷,告诉爷爷他在莫斯科鞋匠家里当学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让爷爷接他回去。课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备写信、写信、寄信三个部分。)</p><p>2、交流初读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扫除阅读障碍。</p><p>①读准读通外国名字。齐读,先把它们读正确,然后说说他们是故事中的什么角色。</p><p>(课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亚希涅、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菲吉卡、阿辽娜、艾果尔、卡希旦卡。)</p><p>②理解生僻词语,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义。如,“楦头”“摩平”。</p><p>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写错的字。</p><p>如,“蘸”字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撇”字的右边不能写成“宽敞”的“敞”等。</p><p>(一)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p><p>1、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快速浏览课文,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p><p>2、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读后讨论,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p><p>(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p><p>1、通过读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板家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具体谈谈。</p><p>2、学习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写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饿、睡不好觉的痛苦。</p><p>① 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读,注意用红线标出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p><p>(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红线标出“揪、拖、揍、捞、直戳”等词语。)</p><p>②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写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象看到了怎样的画面?</p><p>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p><p>④经常挨打还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个方面。除了挨打,凡卡还经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饿、睡不好觉)</p><p>⑤小结:9岁的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p><p>3、学习第8、10、15自然段中写凡卡乞求爷爷接他回家的部分,进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p><p>①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p><p>②指导朗读信中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三段话。读出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p><p>4、自由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莫斯科是个很繁华热闹的城市。)</p><p>5、既然莫斯科这么繁华热闹,凡卡为什么还要苦苦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呢?</p><p>6、小结: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p><p>7、质疑:关于凡卡的信,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相机说明第10、11、12自然段引号的用法。)</p><p>8、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p><p>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p><p>(一)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p><p>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p><p>2、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p><p>3、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p><p>(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p><p>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p><p>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p><p>3、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p><p>4、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p><p>5、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p><p>6、交流。</p><p>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p><p>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p><p>(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p><p>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p><p>2、讨论交流。</p><p>3、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p><p>4、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p><p>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p><p>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p><p>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p><p>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p><p>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p><p>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p><p>2、交流讨论。</p><p>①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p><p>②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p><p>3、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p><p>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p><p>5、小结。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p><p>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p><p>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p></div></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