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2-25 02:02:39

最新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p>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p><h3 class='h3_title'>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h3><p>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p><p>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p><p>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p><p>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p><p>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p><p>(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安阻法</p><p>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p><p>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p><p>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p><p>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p><p>2.伏阻法</p><p>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p><p>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p><p>(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p><p>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但是,这毕竟离中学物理太远,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这一学生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微观物质模型,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即用宏观手段来研究微观问题,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p><p>油酸分子式为c17h33cooh。是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c17h33是不饱和烃具有憎水性。另一部分是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被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溶液会在水面上很快散开,其中酒精先溶于水,并很快挥发,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块纯油酸薄膜。</p><p>要做好油膜法测分子直径这个实验,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两个个主要问题。一、粉的厚度</p><p>粉的厚度实验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大小的边界,痱子粉过厚,油膜不易扩散,使水面的痱子粉开裂,痱子粉太少,油膜边界不清。因此如何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是关键,在实验的过程中轻敲装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在水盆里撒上均匀的、很薄的一层痱子粉,具体撒多薄的痱子粉才能成功要经过反复的试验。</p><p>二、点的滴法</p><p>实验时,拿到配好浓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的体积,然后一滴一滴地滴回瓶子中,训练准确、均匀地滴点,并记下滴完这部分油酸溶液的滴数。接下来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撒好痱子粉的水面中央,因张力作用油酸立即向四面八方散开,在水中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薄膜油膜,边缘与痱子粉形成一个分界线。首先,在滴的过程中手的力道要与之前数滴数时相同,另外油滴下落点不能离液面太近也不能太远,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p><p>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p><p>1、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流表按照安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i。</p><p>2、选用一只电阻箱、一只电压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图连接好电路,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p><p>3、选用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按照伏安法,分别采用内接法和外接法连接好电路,电流表的量程选择0.6a,电压表的量程选择3v。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记录下不同阻值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p><p>油膜法测分子直径:</p><p>1、用注射器吸取0.5ml1:1000的油酸酒精溶液,随后一滴滴地滴回瓶中。数出0.5ml约108滴左右。每滴含油酸体积v为0.5ml/108×1/1000≈4.63×10-6ml</p><p>2、在塑料水盆中倒入适量的水,约为容器的1/3,水面完全稳定后均匀的撒上痱子粉。</p><p>3、等粉完全静止后开始滴油酸溶液。下滴点距水面约2至3cm左右为宜。过几分钟后油酸薄膜的形状趋于稳定。</p><p>4、把玻璃板盖在塑料盆上。用彩笔把油酸薄膜的形状勾勒在玻璃板上。</p><p>5、以超过半格算一格,没超过半格舍去的方法,数出油酸薄膜所占的格数,根据每格面积为1cm2,进而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p><p>6、根据每一滴油酸的体积v,和薄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薄膜的厚度d=v/s,即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p><p>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实验数据记录:①安阻法</p><h3 class='h3_title'>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二</h3><p>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p><p>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p><p>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p><p>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p><p>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p><p>(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p><p>(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p><p>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 (1)逐差法</p><p>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p><p>得加速度a=(a1+a2+a3)/3</p><p>=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p><p>33t3t3t9t</p><p>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 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p><p>(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 “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vn=(xn+xn+1)/2t, 如图所示。</p><p>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p><p>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 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 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p><p>2.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p><p>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0后面</p><p>动的加速度。</p><p>同学们还可先画出v-t图象,再求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p><p>1.要在钩码落地处放上软垫或砂箱,防止撞坏钩码。</p><p>2.要在小车到达滑轮前用手按住它或放置泡沫塑料挡板,防止撞坏小车。</p><p>3.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7~8个计数点为宜。</p><p>4.纸带运动时尽量不要让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摩擦。</p><p>5.要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放开小车;放开小车时,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以充分利用纸带的长度。</p><p>6.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p><p>本实验参与计算的量有x和t,因此误差来源于x和t。</p><p>1.由于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测量不够精确而使a的测量结果产生误差。</p><p>2.市电的频率不稳定使t不稳定而产生误差。</p><h3 class='h3_title'>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三</h3><p>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p><p>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p><p> 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由x=v0t y= 得:v0=x</p><p> 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p><p>1.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p><p>2. 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p><p>3. 线水平。在纸上记录o点,</p><p>4. 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p><p>5. 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p><p>6. 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p><p>7. 调整卡片的位置,</p><p>8. 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p><p>9. 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p><p>10. 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多次实验,</p><p>11. 描下多个点。</p><p>12. 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p><p>13. 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p><p>14. 以o为圆点,</p><p>15. 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p><p>16. 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p><p>17. 的点,</p><p>18. 测出它们的坐标,</p><p>19. 记在表内。</p><p>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p><p>实验记录</p><p>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p><p>a</p><p>b</p><p>c</p><p>d</p><p>1.实验注意点:</p><p>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p><p>b. 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p><p>c.小球每次从槽上 滑下。</p><p>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p><p>2.实验误差:</p><p>(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p><p>(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p><p>实 验</p><p>整理文章……</p><p>练 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 。(g=9.8m/s2)</p><p>h (m)</p><p>5.00</p><p>11.25</p><p>20.00</p><p>24.20</p><p>x (m)</p><p>.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p><p>答:</p><p>.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弹速度的方法。</p><p>(1) 器材:</p><p>(2) 步骤:</p><p>(3) 手弹速度v0= 。(用字母表示)</p></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