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沙家浜
<p> 秋的早晨,旅游大巴平稳地疾驰着,车里同学们闹着笑着,一路上,车窗外掠过油画一样的乡村景色,一排排整齐的村庄,一片片金黄的稻田,纵横交错的道路,挺拔高耸的白杨树,天光云影徘徊的河流……最终,在一片被田埂分割的水塘之外,渐渐的看到了那茂腾腾的,一望无垠的芦苇荡,目的地快到了,车内渐渐安静,但我们个个眼中透着兴奋。我们来了----美丽的沙家浜. 我们迫不及待跳下了车,跟着导游边走边看,广袤的芦苇荡沿湖蔓延开来,浅绿色的芦苇在水中列着,在微风中徐徐摇曳,浅绿色的水面泛起浅浅的波纹,金色的阳光如水银般清清亮亮地撒入湖中,漾着碧波的水面顿时泛着夺目的光.一艘小木船缓缓驶来,老船夫伫立在船头,悠闲地划着手中的船桨,他戴着草帽,从远处辨,或是在远眺同时也在与船舱内的人交谈,船内坐着老人和姑娘,似乎相谈正欢,老人不知说了什么,惹得姑娘不停地咯咯笑。那笑声柔而轻,带了秋的韵,如水上的涟漪,直漾到心里,叫人情不自禁地舒展,向往。 走着我们上了一座石桥,芦苇荡被两旁的树遮住了,只偶尔瞥见那绿水一闪而过的光。“《让子弹飞》的革命话剧”不知谁喊了一声。我四下张望,这才发现身旁的宣传杆上的海报,也有些激动起来,不一会儿,导游便领着我们进了剧场,舞台做的可真逼真,看欲更足了,肥头大耳的司令上来了,旁边还跟了个贼眉鼠眼的跟班,今儿是司令大喜的日子,机敏的阿庆嫂要与新四军一起歼灭鬼子哩!不时一个新四军战士扔出手榴弹,炸的浓烟四起,同学们有的闭上了眼,有的捂住了耳朵,而我则两眼紧盯着,直觉得刺激,虽是革命话剧,但一些时下流行的语言穿插其中,不失笑点。出了场子后,我们仍津津乐道,乐不合口。 抬腕看了看表,已十一点出头了,于是来到一处草坪空地,按事先安排好的小组开始午餐,虽说大家带的都不是些正经玩意,除了组长带了盒饭外,但大家互相“剥削”的还是挺满足。 饭饱后,我与铁友一齐奔到不远处的游乐处准备尽情玩一番,别看地方不大,前后左右尽是些大型木质建筑物,同学们在上面爬上爬下,左呼右喊,笑声、喊声在明媚的阳光下是如此富有感染力。我一个劲得拉着铁友朝一处跑去,这是一座由绳子织成的网组成的桥,见铁友唯诺得不敢下去,我使劲推了推她的胳膊肘,铁友努努嘴这才死抓着网边慢慢踱下,我则轻荡着边一下便冲出去好远,冲到最低处时网下沉了许多,下面的湿草地直碰到了鞋尖,我一吸气又一股劲冲上陆地,吐了一口气,望着铁友还在小心前进,不由笑了几声。铁友估是看到了这一幕加快了速度,她怕是恼了,一上岸,便掐了我一把,我也不急,继续笑脸迎她,见如此,她倒又恢复正常挽着我的手,我们俩又“如胶似漆”地向前走去。我们差不多将附近玩遍了,我抹了下额头,见远处一个巨大的三角绳塔上,同学们的身影一群又一群,向上攀着,又起了兴趣,拉着铁友就欲去,铁友畏怯地望了一眼,忙推辞:“不去,不去。”见她如此坚决,我找来了其他几位同伴,她扭不过我们,便由着我们拖了去。我们一股脑爬上了绳,我勒着绳抬脚向上攀了几步,向下看去,铁友也上来了,但神色还是有些慌张。在我旁边的组长被团绳包围,上又不得便退了下去,铁友趁此机会似抓到了救命稻草忙大喊:“我和你一块下去。”我耸了耸肩,继续向上,不时停下。俯首,微风拂面,沙家浜全景尽收眼底,真是惬意!当块攀到顶时,再次俯视,心中忽觉有些恐惧,望着脚下仅踩着根绳,不住瞎想:虽说下面有网,但要真掉下去岂不落得个半身不遂?我此刻只想下去,脚底小心的踩着绳,抓着绳的手通红,身子僵硬的挪动着,好不容易才到了底。我松了口气,心中却为没有攀顶而遗憾。见铁友与组长坐在凳子上吃聊时,我赶忙过去加入了他们。不一会,大部队又重新集合了,朝着宣传馆进发。</p><p> 两点时分,我们离开了这里,大巴里仍是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我望着窗口,橘红色的阳光下,芦苇荡、水塘、绳塔散发出柔和的辉,缓慢的后退、渺远、消失,我笑了,心中默默期待起下一次的秋游。</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