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1 06:50:59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p>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p><h3 class="h3_title">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一</h3><p>一、春秋战国时期</p><p>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p><p>东周</p><p>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p><p>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p><p>(一)背景:王室衰微</p><p>(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p><p>(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p><p>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p><p>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p><p>3.标志:葵丘会盟。</p><p>(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p><p>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p><p>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p><p>(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p><p>(六)评价</p><p>1.性质:非正义。</p><p>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p><p>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p><p>(一)战国局面形成</p><p>1.三家(韩赵魏)分晋。</p><p>2.田氏代(姜)齐。</p><p>(二)经过</p><p>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p><p>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p><p>2.秦国独霸</p><p>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p><p>四、民族融合</p><p>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p><p>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p><p>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p><h3 class="h3_title">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二</h3><p>1.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的原因</p><p>中共七大之所以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因为: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从思想上看,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组织上看,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期间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巩固;从政策策略上看,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发挥的作用上看,到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具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重要准备。</p><p>2.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走向成熟</p><p>(1)坚持全面抗战,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军事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p><p>(2)经过延安整风及中共七大,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党内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p><p>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p><p>(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帝民主革命;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进步的、正义的事业,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p><p>(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沦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特点。</p><p>(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p><p>(4)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p><p>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力量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p><p>4.抗日战争胜利的宝贵经验</p><p>(1)落后就要挨打。惟有国富民强才能使侵略者不敢轻举妄动,才能减少在战争中的损失,并为最终战胜侵略者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p><p>(2)全民族抗战必胜,分裂不得人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法宝。而中国共产党在促成、维护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真正核心。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任何时候都是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根本保证,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更是如此。抗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p><p>(3)持久战的总方针,是最终取胜的正确战略。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正确方针成为夺取彻底胜利的指南。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p><p>5.关于整风运动</p><p>(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的原因:</p><p>①遵义会议以来,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还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这种错误。②抗战以来新党员增加较多,他们革命热情很高,但思想水平和理论素养有待提高。③抗日战争形势错综复杂,各个根据地处于分散和经常变动的状态,党内思想教育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展一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是完全必要的。</p><p>(2)整风运动的意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在政治路线方面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在组织路线方面,找到了解决党内矛盾问题的方法——“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思想路线方面,使全党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成为全党的共识。总之,通过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p><h3 class="h3_title">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三</h3><p>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p><p>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p><p>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p><p>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p><p>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__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p><p>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p><p>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p><p>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p><p>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p><p>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p><p>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p><p>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_。</p><p>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p><p>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p><h3 class="h3_title">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四</h3><p>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p><p>1、时代背景:</p><p>(1)国际背景: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p><p>(2)国内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p><p>(3)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p><p>2、重大成果:</p><p>(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苏和垄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p><p>(2)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p><p>(3)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p><p>(4)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p><p>(5)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这是中国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p><p>(6)2003年10月15日载人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p><p>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p><p>1、过程:</p><p>(1)1964年,袁隆平偶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这给了他很大启发。</p><p>(2)1973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p><p>(3)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p><p>2、对人类的贡献: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还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袁隆平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p><p>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p><p>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p>(1)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p><p>(2)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p><p>(3)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一I号”。</p><p>2、生物技术的发展:</p><p>(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p><p>(2)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p><h3 class="h3_title">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五</h3><p>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一、人民教育的奠基</p><p>1、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p><p>2、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p><p>3、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可根据需要选择全日制学习或半工半读。</p><p>4、结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p><p>二、教育的复兴</p><p>教育复兴的过程及表现:</p><p>(2)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p><p>(3)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p><p>(4)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p><p>(5)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p><p>(6)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p><p>(7)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p><p>(8)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高校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p><h3 class="h3_title">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六</h3><p>第22课 文学的繁荣</p><p>一、浪漫主义文学</p><p>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p><p>(1)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不已。</p><p>(2)政治中的黑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p><p>(3)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p><p>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p><p>(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p><p>(2)在创造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p><p>3、浪漫主义文学家及作品:</p><p>(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p><p>(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p><p>(3)德意志,诗人海涅在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对自己国家的分裂和落后、君主专制的腐败和资产阶级的软弱进行了抨击,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p><p>二、现实主义文学</p><p>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p><p>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p><p>2、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p><p>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p><p>3、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p><p>(1)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p><p>(2)英国,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等,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p><p>(3)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p><p>(4)北欧,丹麦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同情弱者,嘲弄权贵;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p><p>(5)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批判了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p><p>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p><p>1、20世纪早期,现实主义作家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p><p>2、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作家海明威在继续进行现实主义创作的同时,也奉献了大量现代主义作品,代表作是《老人与海》。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典型。</p><p>3、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高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很大的世界影响。</p><p>4、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鲁迅、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尼日利亚的索卡因等都有很大的世界影响。</p><!--内容关联投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