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1 06:48:31

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

<p>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p><h3 class="h3_title">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一</h3><p>一、教学目标</p><p>(一)知识目标:</p><p>1、认识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p><p>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p><p>(二)能力目标:</p><p>逐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p><p>(三)情感目标:</p><p>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p><p>二、教学重点:</p><p>氧气的化学性质;</p><p>三、教学难点:</p><p>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p><p>四、教学过程</p><p>【引入新课】</p><p>很高兴能和同学们一块上一节课,我昨天从集市上买了一个很漂亮的小鱼缸,顺便买了6条金鱼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发现我的金鱼全飘在了水面上,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p><p>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难怪人们常说“氧气是养生之气”。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认识物质的主要环节,氧气到底有哪些性质呢?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内容。</p><p>出示一瓶氧气,请学生们观察</p><p>【提出问题】①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并通过你的观察描述其化学性质。</p><p>学生:无色、无味的气体</p><p>【提供资料】课件上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密度比空气略大)</p><p>【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水中溶解有氧气吗?</p><p>学生:有</p><p>问:什么事例能证明</p><p>学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离不开氧气</p><p>【图片】河塘中的增氧机</p><p>问:水中有氧气,又为什么用增氧机,说明水中溶解的氧气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吗?</p><p>学生回答--不易</p><p>引出水中溶有氧气,水中溶有氧气不多(氧气不易溶解于水),指导学生归纳出氧气的溶解性。</p><p>学生: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p><p>师: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p><p>实验证明,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p><p>【图片】液态氧气 固态氧气</p><p>通过上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p><p>学生总结:</p><p>【板书】一、化学性质:</p><p>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p><p>2.密度比空气略大。</p><p>3.不易溶于水。</p><p>【PPT】</p><p>师:研究气体化学性质通常从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这几方面探究。</p><p>师:生活中同学们知道氧气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p><p>学生可能回答----液化气、---------等</p><p>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吗?你们能否通过生活先来假定这个结论!</p><p>学生:化学性质活泼</p><p>作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p><p>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活泼还是稳定。同学们已经知道在生活中很多物质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那在纯氧中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我们通过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来一起探究。</p><p>【板书】二、化学性质:</p><p>【探究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p><p>【PPT】师:根据实验提纲,做演示实验。</p><p>注意:实验中不要将玻璃片拿掉;将燃着的可燃物从上至下缓缓插入集气瓶中,以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反应。切不可直接把可燃物插到集气瓶的中下部,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驱动物质膨胀,会将集气瓶上部尚未反应的氧气排出,反应时间缩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观察。</p><p>现象总结:</p><p>空气中:持续红热,无火焰</p><p>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p>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p><p>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p><p>【分组实验】</p><p>师:下面各组分别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p><p>(1)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p><p>2名操作员,1名记录现象,其它是观察员。</p><p>(2)发现问题要记下来思考、讨论。</p><p>师:下面实验开始</p><p>教师巡视并指导,发现问题,同时记录。</p><p>【学生合作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p><p>师:实验要求蜡烛在空气中和在氧气分别燃烧,和同学们共同探究现象有什么不同?</p><p>【合作探究】【PPT】师:根据实验提纲结合学案上的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并填写相应的学案部分内容。</p><p>学生总结实验现象:</p><p>空气中:明亮的火焰,黄色火焰</p><p>氧气中: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p><p>比较: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p><p>【问题讨论】</p><p>问题1:铁在空气中能燃烧吗?</p><p>学生回答----不能</p><p>问题2:铁在氧气中能燃烧吗?</p><p>能不能怎么办?做实验来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p><p>总结现象:</p><p>空气中:只能加热至红热,不能燃烧</p><p>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p><p>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案相关部分)</p><p>下面把这个化学变化表示出来【学生板书】</p><p>【板书】1.碳+氧气二氧化碳</p><p>【板书】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p><p>【板书】铁+氧气四氧化三铁</p><p>【问题讨论】</p><p>问题3: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你估计是什么原因?</p><p>防止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p><p>延伸:那么铁丝放入集气瓶后能否接触到集气瓶内壁?</p><p>操作不规范,铁丝碰到集气瓶内壁导致集气瓶炸裂</p><p>问题4:铁在空气中点不燃,如何在氧气中点燃铁丝?</p><p>学生:在铁丝的末端系上火柴杆看来目的是?</p><p>引导学生回答:给铁丝预热,提高铁丝温度,利于铁丝燃烧,火柴杆起引燃作用。</p><p>问题5:火柴杆点燃后什么时候伸入氧气瓶最为适合?书上面是如何要求的?</p><p>学生:火柴杆即将燃尽时</p><p>师:为什么?</p><p>引导学生回答:否则火柴杆燃烧将消耗大量氧气,以免火柴梗的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影响铁丝燃烧</p><p>问题6:铁丝为何绕成螺旋状?</p><p>引导学生回答: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提高铁丝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p><p>问题7:如果你发现铁丝生锈了,你认为对实验有影响吗?如何解决?</p><p>引导学生回答:有影响。没有除去铁丝表面的氧化层导致铁丝不能燃烧</p><p>问题8:铁丝细点好还是粗点好?</p><p>引导学生回答:细点好。</p><p>分组回答:</p><p>师:</p><p>(1)各组实验是否成功?</p><p>(2)在实验中发现了哪此问题?组内发现了哪些问题?</p><p>(3)组内如何认识的?</p><p>(4)其它组认同否?(如果有同学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点拨)</p><p>师: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同学们发现可燃物在空气中还是在氧气燃烧更剧烈?</p><p>学生:氧气</p><p>师: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比较活泼还是比较稳定?</p><p>学生:比较活泼</p><p>师:甚至一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的帮助下却能燃烧,这种化学性质就是氧气的助燃性,也说是氧气能支持燃烧。</p><p>【课堂小结】</p><p>【达标检测】</p><h3 class="h3_title">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二</h3><p>目标要求:</p><p>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p><p>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p><p>重点、难点、疑点:</p><p>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p><p>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p><p>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p><p>课型:</p><p>探究式</p><p>课时:</p><p>二课时</p><p>实验准备:</p><p>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p><p>第一课时:</p><p>教学过程:</p><p>1、复习旧识:</p><p>1)空气的组成是什么?</p><p>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p><p>3)什么是化学性质</p><p>2、情景导入</p><p>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p><p>3、探究新课:</p><p>一、氧气的`化学性质:</p><p>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化学性质</p><p>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p><p>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p><p>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p><p>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p><p>二、氧气的化学性质。</p><p>[实验2—2]、[实验2-3]、[实验2-4]</p><p>通过实验填写下表:</p><p>结论:</p><p>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p><p>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p><p>说明:</p><p>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p><p>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p><p>练习:课后习题</p><p>课后反思:</p><p>第二课时:</p><p>回顾旧识:</p><p>氧气的化学和化学性质如何?</p><p>探究新课</p><p>分析讨论</p><p>1:填写下表:</p><p>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p><p>结论:</p><p>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p><p>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p><p>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p><p>分析讨论3:</p><p>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p><p>结 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p><p>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p><p>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p><p>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p><p>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化学变化。</p><p>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p><p>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p><p>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p><p>特 点:多变一</p><p>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p><p>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p><p>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p><p>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p><p>总结:</p><p>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p><p>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p><p>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p><p>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p><p>化学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p><p>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p><p>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p><p>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p><p>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p><p>练习:课后习题</p><p>课后反思:</p><h3 class="h3_title">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三</h3><p>教学目标</p><p>1、 初步学会制取氧气的方法。</p><p>2、 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p><p>3、 学习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p><p>4、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p><p>重点难点</p><p>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制法</p><p>教学难点: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设计</p><p>教学内容分析</p><p>实验用品</p><p>教学过程</p><p>探究目标:</p><p>1、探究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p><p>2、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p><p>提出问题:</p><p>1、如何选择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依据是什么?</p><p>2、如何收集一瓶氧气?</p><p>3、如何检验一瓶氧气已收集满?</p><p>收集资料:</p><p>1、回顾一下,写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气的一种方法。</p><p>2、自然界中氧气的主要来源</p><p>情境创设:下列谜语是什么物质呢?</p><p>无影无形摸不着,火焰见它跳的高。</p><p>呼吸作用它参加,动物生长离不了。</p><p>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气。氧气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吧?</p><p>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p><p>步骤和方法 现象 分析和结论</p><p>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5ml的过氧化氢溶液。</p><p>1、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口,观察现象。</p><p>2、 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试管口,观察现象。</p><p>3、 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试管口,观察现象。</p><p>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p><p>速度快还是慢?</p><p>木条</p><p>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p><p>速度快还是慢?</p><p>木条</p><p>是否明显有气泡产生?</p><p>速度快还是慢?</p><p>木条</p><p>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最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p><p>依据是</p><p>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一瓶氧气。</p><p>1、 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广口瓶内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p><p>2、 收集氧气。</p><p>先将集气瓶中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p><p>实验时 (有或没有)气泡冒出</p><p>收集到的氧气是 色 的气体</p><p>判断一瓶氧气已收集满的依据是</p><p>实验时,填加长颈漏斗的优点是</p><p>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的底部必须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p><p>当导管口刚开始有气泡地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p><p>分析归纳: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加入二氧化锰(或沸石),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锰(或沸石)在此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呢?</p><p>交流与反思: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 :</p><p>反应物 ,状态 ,条件 ,</p><p>收集方法 , 。</p><p>知识应用:</p><p>1、常温下,某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该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p><p>(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p><p>2、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p><p>(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 ;</p><p>(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p><p>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p><p>(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原因是 。</p><p>探究课题:氧气的性质</p><p>探究目标:</p><p>1、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p><p>2、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p><p>提出问题:</p><p>1、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p><p>2、 中鱼儿能生存,说明水中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还是不易溶于水?</p><p>3、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p><p>收集资料:</p><p>1、抢救病人的时候要用到氧气,说明氧气具有 性质。</p><p>2、家里生炉子时,用扇子煽,炉火越扇越旺,说明氧气具有性质。</p><p>做出假设: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p><h3 class="h3_title">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四</h3><p>目标要求:</p><p>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p><p>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p><p>重点、难点、疑点:</p><p>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p><p>难点:化学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p><p>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p><p>课型:探究式</p><p>课时:二课时</p><p>实验准备:</p><p>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p><p>第一课时:</p><p>教学过程:</p><p>1、复习旧识:</p><p>1)</p><p>空气的组成是什么?</p><p>2)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p><p>3)什么是化学性质</p><p>2、情景导入</p><p>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p><p>3、探究新课:</p><p>一、氧气的化学性质:</p><p>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化学性质</p><p>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p><p>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1.293g/L)略大。</p><p>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p><p>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p><p>二、氧气的化学性质。</p><p>[实验2—2]、[实验2-3]、[实验2-4]</p><p>通过实验填写下表:</p><p>在空气中</p><p>在空气中点燃</p><p>在氧气中点燃</p><p>表示方法</p><p>带火星的木条</p><p>复燃</p><p>木炭</p><p>C</p><p>不燃烧</p><p>发红光,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p>发白光,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p>C+O2CO2</p><p>点燃</p><p>硫</p><p>S</p><p>不燃烧</p><p>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p><p>产生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p><p>S+O2SO2</p><p>点燃</p><p>铝</p><p>Al</p><p>不燃烧</p><p>不燃烧</p><p>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p><p>Al+O2Al2O3</p><p>点燃</p><p>铁</p><p>Fe</p><p>不燃烧</p><p>不燃烧</p><p>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黑色固体。</p><p>Fe+O2Fe3O4</p><p>点燃</p><p>结论:</p><p>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p><p>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p><p>说明:</p><p>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p><p>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p><p>练习:课后习题</p><p>作业:新学案</p><p>教后:</p><p>第二课时:</p><p>回顾旧识:</p><p>氧气的化学和化学性质如何?</p><p>探究新课</p><p>分析讨论</p><p>1:填写下表:</p><p>实验</p><p>反应前的物质</p><p>反应后的物质</p><p>反应表达式</p><p>炭燃烧</p><p>木炭</p><p>氧气</p><p>二氧</p><p>化碳</p><p>C+O2CO2</p><p>点燃</p><p>硫燃烧</p><p>硫</p><p>氧气</p><p>二氧</p><p>化硫</p><p>S+O2SO2</p><p>点燃</p><p>铝燃烧</p><p>铝</p><p>氧气</p><p>三氧化二铝</p><p>Al+O2Al2O3</p><p>点燃</p><p>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p><p>结论:</p><p>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p><p>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p><p>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p><p>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p><p>结论: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p><p>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p><p>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p><p>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p><p>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化学变化。</p><p>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p><p>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p><p>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p><p>特</p><p>点:多变一</p><p>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p><p>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p><p>定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p><p>氧反应物:有氧的(氧多的)是氧化剂,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p><p>化</p><p>反生成物:氧化物</p><p>应剧烈氧化:燃烧</p><p>分类</p><p>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p><h3 class="h3_title">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五</h3><p>教学重点:</p><p>氧气的实验室制法</p><p>教学难点:</p><p>催化剂</p><p>教学思路:</p><p>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p><p>教学用具:</p><p>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初识氧气</p><p>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p><p>[创设情景]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p><p>[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p><p>[设问,引出下文]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p><p>[生答]</p><p>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p><p>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p><p>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p><p>……[过渡]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p><p>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p><p>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p><p>[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p><p>[师生共同分析]</p><p>反仪器装置</p><p>验满方法</p><p>收集方法</p><p>[师问]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p><p>[学生交流]</p><p>电解水</p><p>从空气中分离氧气</p><p>光合作用</p><p>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p><p>[师问]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p><p>[学生讨论]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p><p>[老师总结,引出下文]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p><p>反应原理</p><p>探究内容</p><p>能否产生气体</p><p>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p><p>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p><p>[试验探究一]: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条件的探究</p><p>取一支试管,加入3—5mL的30%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将带火星的木[老师提问]上述三种方案中,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说出你的理由。</p><p>[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探究试验可知: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氧气产生;当加入几块沸石(或芹菜)时,有少量气泡产生,火星更加明亮,说明产生的氧气少;当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木条很快复燃,说明这时产生的氧气多,适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p><p>[小结]二氧化锰在这里起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凡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p><p>[投影]形形色色的催化剂</p><p>在化工生产、科学试验和生命活动中,催化剂可谓无处不在。汽车尾气里含有有害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利用铂等金属作催化剂可以迅速将二者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氮气。酶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酿造业、制药业等都要用酶作催化剂。</p><p>[师生共同分析]简单回忆实验室收集气体的方法,得出氧气的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尝试如何收集一瓶自己呼出的气体。</p><p>验探究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的探究</p><p>老师提供大试管、锥形瓶、烧杯、带导气管的单孔塞、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水槽、长玻璃导管等仪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讨论</p><p>……</p><p>并尝试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p><p>[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组装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p><p>[作品展示]</p><p>[试</p><p>学生甲:我们小组用的是大试管、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水槽等组装的</p><p>学生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导气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等组装的。</p><p>学生丙:我们小组用的是锥形瓶、带长径漏斗的双孔塞、集气瓶、长玻璃导管等组装的[学生交流分析]有的装置比较简单,便于操作;有的适于制取大量的氧气;有的既适于制取大[梳理归纳]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p><p>组装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收集气体。</p><p>、制取氧气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制取氧气,体验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学生实验]根据自己探究出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条件以及自己认为组装的最好的仪器装置,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p><p>[体验交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有气泡冒出时,是否能立即收集?</p><p>[方法拓展]用高锰酸钾(KMnO4)和氯酸钾(KClO3)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p><p>[多媒体情景]播放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录像,让学生体会可用不同的方法制取氧气,拓展学生的视野。</p><p>[交流应用]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水和过氧化氢这两种无色液体吗?</p><p>四、课外活动设计:</p><p>1、怎样检验装置的气密性?</p><p>2、“氧立得”是一种轻便、快捷的制氧装置,请同学们课下找找它的说明书或通过上网查询,来了解它的原理。你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简易的制氧装置</p><p>教后反思:</p><p>该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三个方面学习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本节课活动较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初三化学氧气教案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