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1 03:48:47

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的古典名句

<p>1、和羹之美,在于合异</p><p>——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p><p>典出:《三国志·夏侯玄传》</p><p>原文: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p><p>释义: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在于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p><p>2、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p><p>——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月17日)</p><p>典出: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p><p>原文: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p><p>释义:聚集一切力量采取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胜利的;集思广益来做事情,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功的。</p><p>3、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p><p>——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2016年11月21日)</p><p>典出: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p><p>原文: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p><p>释义:只要彼此相知,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p><p>4、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p><p>——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p><p>典出: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九》</p><p>原文: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p><p>释义: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p><p>5、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p><p>——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5年11月18日)</p><p>典出:春秋·管仲《管子·治国第四十八》</p><p>原文: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p><p>释义:大凡治理国家的方法,都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p><p>6、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p><p>——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年11月7日)</p><p>典出:战国·墨翟《墨子·兼爱中》</p><p>原文: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p><p>释义:强大者不控制弱小者,富人不欺侮穷人。</p><p>7、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p><p>——习近平在越南国会的演讲(2015年11月6日)</p><p>典出:唐·王勃《八卦大演论》</p><p>原文: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p><p>释义:站在大海旁看江河,就知道江河为什么要会归大海;登上泰山看其他山,就知道其他山峰为什么以泰山为尊了。</p><p>8、足寒伤心,民寒伤国</p><p>——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2015年10月16日)</p><p>典出:东汉·荀悦《申鉴》</p><p>原文: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p><p>释义:足部受寒了会伤害到心脏,民众穷困就会损害到国家。</p><p>9、量腹而受,量身而衣</p><p>——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26日)</p><p>典出:战国·墨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p><p>原文: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吾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p><p>释义: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东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适的)衣服。</p><p>10、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p><p>——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4月22日)</p><p>典出:清·魏源《默觚·治篇八》</p><p>原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p><p>释义:一个人独自举起重物可能会很困难,但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p><p>11、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p><p>——习近平在斐济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2014年11月21日)</p><p>典出: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p><p>原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p><p>释义: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去做事,但不争。</p><p>12、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p><p>——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7日)</p><p>典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p><p>原文: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p><p>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p><p>13、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p><p>——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7日)</p><p>典出:北宋·欧阳修《朋党论》</p><p>原文: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p><p>释义:和衷共济,从未改变,齐心来共同成就事业,这才是君子交朋友的方式。</p><p>14、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p><p>——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p><p>典出:北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p><p>原文: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p><p>释义:随着别人谋划,终究落在人后;形成独家特色,才能生动真切。</p><p>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p><p>——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p><p>典出:《礼记·学记》</p><p>原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p><p>释义:独自学习而无人切磋,则孤偏鄙陋,见闻不多。</p><p>回复 回到顶部</p><p>青墨一</p><p>沙发</p><p>发表于 2017-2-6 16:37 |只看该作者</p><p>16、为国者以富民为本</p><p>——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12日)</p><p>典出:东汉·王符《潜夫论·务本》</p><p>原文: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p><p>释义: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使人民富裕为根本大事。</p><p>17、民齐者强</p><p>——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12日)</p><p>典出:战国·荀子《荀子·议兵》</p><p>原文: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p><p>释义:民心齐的国家才会强大。</p><p>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p>——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日)</p><p>典出:《战国策·赵策一》</p><p>原文: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p><p>释义: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p><p>1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p><p>——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3日)</p><p>典出:《周易·系辞下》</p><p>原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p><p>释义: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p><p>20、周虽旧邦,其命维新</p><p>——习近平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2014年7月14日)</p><p>典出:《诗经·大雅·文王》</p><p>原文: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p><p>释义: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p><p>21、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p><p>——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2014年7月9日)</p><p>典出:宋·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p><p>原文:臣闻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p><p>释义:在眼前不可白白流失掉的是时间,遇上了就不可错失的是机会。</p><p>22、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p><p>——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2014年7月4日)</p><p>典出:《大学》</p><p>原文: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p><p>释义:治理国家不以财富为利,应该以仁义为利。</p><p>23、法者,天下之准绳也</p><p>——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p><p>典出:春秋·文子《文子》</p><p>原文:夫法者,天下之准绳也,人主之度量也。</p><p>释义:法律,是天下人做事的共同遵循,也是统治者裁量是非的根本依据。</p><p>24、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p><p>——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p><p>典出:《庄子·人间世》</p><p>原文: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p><p>释义:凡是交往,与身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与远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p><p>25、合则强,孤则弱</p><p>——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p><p>典出:《管子》</p><p>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p><p>释义:各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p><p>26、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p><p>——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p><p>典出:《后汉书·西域传》</p><p>原文: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p><p>释义:送信的、传达命令的,每月都不断。形容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繁盛的景象。</p><p>27、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p><p>——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p><p>典出:清·魏源《古微堂·治篇》</p><p>原文:江河百源,一趋于海,反江河之水而复归之山,得乎?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p><p>释义:鞋子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合脚。治理的方法不必相同,期待的是它能有利于人民。比喻重要的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p><p>28、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p><p>——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21日)</p><p>典出:汉·桓宽《盐铁论》</p><p>原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p><p>释义:聪明的人会根据时期的不同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来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的古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