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习网站评价方案初步
关于学校学习网站评价方案的初步思考</P>惟存教育实验室柳栋王天蓉</P>引言学校学习网站的定义与分类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的原则评价的方法与实施流程结语</P><P>一、引言</P><P>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冲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实现学习者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可能。这样一种以开放、交互与共享为特质的技术有效运用于基础教育,将有可能通过技术的变革带来人们在观念、方法,乃至机制方面的变革。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也正在实现以下几个特点的转变:</P><P>◆从注重传授计算机学科知识,转移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上;</P><P>◆从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来辅助传统教学,转移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P><P>◆从相对封闭的校园局域网络环境应用,转移到基于互连网丰富资源的共享开放型学习;</P><P>网络将作为一种工具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与课程的有机整合。由学科教师作为主体建设的学习网站将是实现四大重心转移的中坚力量;而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发展,将是校校通工程中教育信息资源增值的巨大潜力,为最终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可能。</P><P>毋庸置疑,校园生活的核心是学习活动,校园生活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因此,体现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网站、应该成为校园网络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而目前学校的网站多以介绍学校概况为主,充其量只是把学校宣传栏的数字化工作。然而,仅仅是这样的学校网站,将无从谈起网络与课程的整合与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进。那么如何来体现技术以人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通过新技术的采用来实现学习方式的革新呢?这就是今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与应有价值。</P><P>什么是学校学习网站?它是否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是否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我们又如何来评价?等等等等……。试图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P><P>二、学校学习网站的定义与分类</P><P>这里所指的学校学习网站: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具有学校、教师鲜明教育教学特色的、由学校或教师个人建设的,以体现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的网站。</P><P>依据网站实现的效用,我们可以将其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P><P>1.交互学习类网站</P><P>交互学习网站是指提供各类学习活动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它包括主动学习的学生、积极探索的教师、科学组织的信息资源三个基本要素。此类网站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学生在网上的交互学习提供充分探索、充分交流与充分表达的网络环境,为学习的全过程提供支持,并能通过网站很好的整合网上网下的学习活动。网站一般由学科教师与他的学生们共同建设与维护。</P><P>例如:</P><P>上海虎林路小学的“习客”ehulin/seeker/,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的学习苑地;</P><P>“大眼睛科技教育网”eyecn,由一群科学家志愿者、教师志愿者联盟共建的中小学跨校、跨地域的科学互动研究学习网站;</P><P>上海宝钢二中的“憩心林”here.k12.,是中学生的文学互动学习园地;</P><P>上海月浦新村小学的“小学生做研究”doit.k12.是小学开放性主题研究的学习平台;</P><P>上海杨浦区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乐园”(2001年1月正式发布);</P><P>广州恒福中学的“保护绿色家园”league.k12.,初中生环保主题学习网站;</P><P>华南师范大学的“网上语文课堂”classbegin;</P><P>千帆竟发——中国校园文学联盟dainiao.shangdu.;</P><P>……</P><P>2.专题资讯类网站</P><P>专题资讯网站是指提供各类供学习者使用的专题学习资讯的信息平台,它包括了积极探索的教师、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内容主题、经过科学组织的大量图文资讯三个基本要素。一般由学校或教师个人建设维护。</P><P>例如:</P><P>广东顺德一中“中学化学教学资源网”hff.21cn:91/file/Menu.htm;</P><P>广东顺德一中“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网”yeschool./zhp/;</P><P>上海高行中学“花匠”gardener.k12.科学名著专题网站;</P><P>福州八中的“史海泛舟”laoluo.高中历史学习资源网站;</P><P>上海四川南路小学的“书香门第”freeshine/book/电子书库网站;</P><P>……</P><P>3.综合类网站</P><P>综合类网站是指混合了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网站。一般由学校或民间教师网站联盟建设维护。</P>三、评价的基本内容</P><P>基于上述思考,我们试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学校学习网站的评价内容。</P><P>(一)、建设的主体</P><P>这个维度反映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师资准备工作的力度,学校、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P><P>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动性是否得到发挥。</P><P>A教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共同建设</P><P>B学科教师群为主体共同建设</P><P>C学科教师与计算机教师共同建设</P><P>D计算机教师建设</P><P>(二)、教育科研</P><P>这个维度反映了学校、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指导思想上是否体现了以教育教学应用为先导,工作方法上是否体现教育科研方法为指南。</P><P>A课程整合领域的教育科研课题市级立项</P><P>B课程整合领域的教育科研课题区级立项</P><P>C学校以课程整合设想、方案为应用先导,或者教师个人有课程整合应用设想、方案</P><P>D无教育教学改革设想、方案为应用先导</P><P>(三)、学习活动方式</P><P>这个维度反映了学习者学习方式的转变程度。</P><P>1.过程性</P><P>A充分体现了经历了一个体验过程的探究性自主学习</P><P>B体现了学习者探究性学习过程</P><P>C初步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P><P>D没有体现学习者的学习过程</P><P>2.主动性</P><P>A充分体现了探究性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P><P>B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P><P>C初步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P><P>D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P><P>(四)、资源建设</P><P>这个维度反映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深度广度,以及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否得到了科学的组织。</P><P>1.主题</P><P>A主题鲜明、定位准确</P><P>B主题明确、定位基本合理</P><P>C主题模糊、定位失当</P><P>2.内容</P><P>A原创内容、相关网络资源链接丰富</P><P>B有原创内容,有网络资源链接</P><P>C内容贫乏</P><P>3.开放性</P><P>A互联网发布、信息共享</P><P>B封闭的局域网中发布</P><P>4.适用性</P><P>A资源经过科学组织,适用学习者学习</P><P>B资源经过组织,基本适用学习者学习</P><P>C资源无序,不适用学习者学习</P><P>5.协同性</P><P>A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协同建设,学习的过程也是资源建设的过程</P><P>B资源建设与学习过程基本协调</P><P>C资源建设与学习不相关</P><P>(五)、特色项目</P><P>这个维度反映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围绕学校、教师或学生在一个发展过程中新生的活动目的,所派生出来的、有价值的学习发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师或学生个性鲜明的整体性发展。该项目需要特定的个案分析的评价方法。</P><P>四、评价的原则</P>1、分层评价原则:</P><P>A对于不同硬件投入的学校,因其教育教学应用力度、深度与广度要求不同,对他们的教育网站发展的要求不同,评价结果因此也不同。一所硬件重点配备的学校与一所自力更生建设经济适用性校园网络环境的学校相比,对前者在教育教学应用方面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对前者的学校教育网站的发展要求更高。在两者的学校教育网站发展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对后者的评价高度将远高于前者。</P><P>B对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因其教育教学应用力度、深度与广度要求不同,对他们的教育网站发展的要求不同,评价结果因此也不同。一所人才济济的重点高中与一所普通小学相比,对前者的教育教学应用要求要比后者高,当两者学校教育网站发展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对后者的评价高度将远高于前者。</P><P>C处于教育信息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因其教育教学应用力度、深度与广度要求不同,对他们的教育网站发展要求的不同,评价结果因此也不同。所起步较早的学校与一所刚刚起步的学校,对两者的教育教学应用要求不同,当后者学校教育网站发展水平低于前者的情况下,对后者的评价高度可能会与前者相同。</P>2、动态发展原则:</P><P>A处于教育信息化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同一所学校,因其教育教学应用力度、深度与广度要求不同,对他们的教育网站发展要求的不同,评价结果因此也不同。在两次评价之间,一个学校教育网站若停滞不前,那么后一次的评价高度将低于前一次评价。</P><P>B相等时间段,不同的评价对象因其发展速率不同,对其教育网站发展的评价结果不同。两所条件相似的学校,在相同长度的时间段,若一方比另一方发展的速度快,那么对前者的评价高度将超过后者。</P>3、整体性原则:</P><P>对学校教育网站的评价不能替代对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整体性评价,它可以是学校教育信息化</P><P>进程整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P><P>五、评价的方法与实施流程</P><P>(一)、基本方法</P>1、等级量表法:对学校教育网站的建设主体、教育科研、学习活动方式与资源建设等内容的评价采用等级量表,以学校自评与有关部门抽查核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指标的具体量化,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摸索,需要根据整个教育信息化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根据评价对象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权重。</P>2、个案分析法: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围绕学校、教师或学生在一个发展过程中新生的活动目的,所派生出来的、有价值的学习发展活动,采用特定的个案分析的评价方法。学校要注意收集、整理相应的资料,由教育科研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根据学校积累的案例素材,进行个案分析,从而做出相应的定性评价。</P><P>最后,从参与评价的主体来看,基本上可以采取“网络自评主动呈交”和“行政业务部门抽查”的办法。行政及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在网络上制作自动呈交的评价表,结合抽查定期评定。</P><P>(二)、实施流程</P><P>(略)</P><P>六、结语</P><P>我们关于学校教育网站评价方案的思考仅具有有限的阶段价值。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整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不同,学习者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网站诸因素的要求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评价方案。</P>参考文献:</P><P>1.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P><P>2.柳栋王天蓉:《校园网新概念——关于校园网络环境评价标准的再思考》</P><P>惟存教育being.k12./sikao/sch.htm</P><P>关于学校学习网站评价方案的初步思考学校学习网站评价方案初步飞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