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1 01:29:5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p>(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p><p>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p><p>第一章 总则</p><p>第一条</p><p>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发</p><p>展,制定本法。</p><p>第二条</p><p>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 本</p><p>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p><p>第三条</p><p>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p><p>未作规定的,应当遵守其他有关法律、法规。</p><p>第四条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p><p>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p><p>第五条<o:p></o:p></p><p>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 权</p><p>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p>第六条</p><p>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祖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 和个</p><p>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 好维护消</p><p>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p><p>第二章 消费者的权利</p><p>第七条</p><p>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 利。</p><p>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的要求。</p><p>第八条</p><p>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p><p>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 产地、生</p><p>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 限、检验合格</p><p>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 费用等有关情</p><p>况。</p><p>第九条</p><p>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 或者</p><p>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 不购买任</p><p>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 商品或者服务</p><p>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p><p>第十条</p><p>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 得质</p><p>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 制交易行</p><p>为。</p><p>第十一条</p><p>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 获得</p><p>赔偿的权利。</p><p>第十二条</p><p>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p><p>第十三条</p><p>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 当努</p><p>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 我保护意</p><p>识。</p><p>第十四条</p><p>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 得到</p><p>尊重的权利。</p><p>第十五条</p><p>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利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 者有</p><p>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保护 消费者权</p><p>益工作中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提出批评 、建议。</p><p>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p><p>第十六条</p><p>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仿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 法》</p><p>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 应当按照</p><p>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p><p>第十七条</p><p>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的监督。</p><p>第十八条</p><p>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对可</p><p>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 和明确的</p><p>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 危害发生的方</p><p>法。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 正确使用商品或者</p><p>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 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p><p>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p><p>第十九条</p><p>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 的虚</p><p>假宣传。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 等问题提</p><p>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 标价。</p><p>第二十条</p><p>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租赁他人柜台或者场地的经营者,应 当标</p><p>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p><p>第二十一条<o:p></o:p></p><p>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p><p>消费者 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p><p>营 者必须出具。</p><p>第二十二条<o:p></o:p></p><p>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p><p>“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p><p>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p><p>品或者 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斯限;但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p><p>或 者接受该服务前已经知道其存在瑕疵的除外。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 实</p><p>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 的商品</p><p>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p><p>第二十三条 <o:p></o:p></p><p>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p><p>担包修 、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p><p>故 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p><p>第二十四条<o:p></o:p></p><p>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 、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p><p>者不公 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p><p>事 责任。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 无</p><p>效。</p><p>第二十五条<o:p></o:p></p><p>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p><p>携带的 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p><p>第四章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p><p>第二十六条<o:p></o:p></p><p>国家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 法规和政策时,应当听取消费者</p><p>的 意见和要求。</p><p>第二十七条 <o:p></o:p></p><p>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 、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p><p>保 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各级人 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 费者</p><p>人身、财产安全行为的发生, 及时制止危害消费者人身、财产安 全的行为。</p><p>第二十八条<o:p></o:p></p><p>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 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仿照法</p><p>律、 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 ,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p><p>益。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听取消费者 及其社会团体对经营者交易行为、 商品和服</p><p>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 调查处理。</p><p>第二十九条<o:p></o:p></p><p>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 的规定,惩处经营者在提供商品</p><p>和 服务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 犯罪行为。</p><p>第三十条<o:p></o:p></p><p>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消费 者提起诉讼。对符合《中华人民共</p><p>和国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 者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p><p>第五章 消费者组织</p><p>第三十一条<o:p></o:p></p><p>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是依 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p><p>监 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 体。</p><p>第三十二条 消费者协会履行下列职能:</p><p>(一)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 服</p><p>务</p><p>(二)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商品和服 务的监督、检查;</p><p>(三)就有关消费者合</p><p>法权益的问题 ,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 ,提出建议;</p><p>(四)受理消费者的</p><p>投诉,并对投诉 事项进行调查、调解;</p><p>(五)投诉事项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 问</p><p>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 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 论;</p><p>(六)就损害消</p><p>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支持受损害的消费者提起诉 讼;</p><p>(七)对损害消费者合</p><p>法权益的行为 ,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 、批评。各级人民政府对消费 者</p><p>协会履行职能应当予以支持。</p><p>第三十三条<o:p></o:p></p><p>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营 利性服务,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p><p>社 会推荐商品和服务。</p><p>第六章 争议的解决</p><p>第三十四条 <o:p></o:p></p><p>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 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