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dl> <dt> <p>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br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br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br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br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br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br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br />3、记叙文;<br />4、字数不少于700字 <br />5、不得抄袭</p> </dt> <dd> <p><span class="option">答案</span><i>参考例文:<br />聆听民歌 <br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声音,在中国所有的朝代之前,已经存在着这种声音它是哪一年形成的,是由何人最先演唱,无人知晓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从没有一鸣惊人的打算,从不期望被台下观众狂热地呼喊民歌是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它如同一棵庄稼碰到一棵庄稼所发出的声音;它是黎明时分一片打湿树叶的雨点民歌几乎沉淀了我们中国人所有的感情,它展现着劳动的场面,它叙述着爱情,叙述着苦难,叙述着为富不仁者的卑鄙,被压迫者的反抗它的旋律和语言朴素且直率,让人感到真挚和亲切一个人独处时,一首恍若隔世的老歌就能唤起你无边的遐想——河姆渡人的骨哨和曾侯乙的编钟相继出现,一群女子从《诗经》中走出,她们长裙如风,摇曳生姿陌上桑青青,楚国女子清脆的歌声,从田野那端飘过,甚至能听到她们降临身边,听到她们轻蹑足音,从窗前而过。<br />我侧耳倾听一支又一支民歌,心儿也随同它飞越海洋和山谷我看到民歌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民歌以蝴蝶的姿势,在科尔沁的草原的马头琴上优美栖落;民歌同汗水一起匍匐在农民黝黑的脊背,又一同渗进泥土;民歌从母亲心中悠悠流淌出来,暮色浓了,在她细细的歌声里,孩子沉沉睡去。<br />倾听民歌,如同倾听祖先诉说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梦为他们的热情、豪放,为他们的勤劳、慷慨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对他们在爱情上的含蓄和忠贞不渝而感到万分羡慕也许他们一贫如洗,也许他们不得不背起凤阳花鼓,流浪四方但是,劳动者,唯有从你们心底涌出的歌声,永远被后人传唱。 <br />民歌历经沧桑,如同一截古老的城墙,青青黑黑的砖上,布满青苔,罅缝中还点缀着嫩绿色的野草但它仍像铡摘下的豆荚般新鲜聆听民歌,我觉得一股泥土和麦子的清香迎面扑来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仿佛汪伦送别李白一般的款款深情,都能从民歌中深刻地体会出来独自一人坐在草地上,遥望星空,如水的月光静静地洗涤心灵尘垢时,唱几支意味深长的民歌,让那绵绵歌声,仿佛一泓流淌的清泉,去湿润人们已经干涩了的记忆! <br />文章以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自己“聆听民歌”时的感受,以排比的句式把这种感受写得具体而又抒情如“我看到民歌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民歌以蝴蝶的姿势,在科尔沁的草原的马头琴上优美栖落;民歌同汗水一起匍匐在农民黝黑的脊背,又一同渗进泥土;民歌从母亲心中悠悠流淌出来,暮色浓了,在她细细的歌声里,孩子深深睡去。本文是一篇佳作。</i></p> <p><span class="parsing">解析</span><i>试题分析:“倾听”意为“虚心地听取”,导引语中也有“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所以它不是简单地听取,更不是无意听到,而是一种有意聆听,一种带有主观态度的聆听 <br />这篇文章既可以写成人际交往类,也可以写成感悟思考类 <br />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抒情散文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耶路撒冷的枪声,不同宗教的人因信仰而战,受苦的只是百姓;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br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i></p> </dd> </d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