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60分)
<dl> <dt> <p>写作(60分)<br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br />李密在《陈情表》中写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确人生中有无数个时刻需要我们作出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有时候,前进会使我们豁然开朗;有时候,后退会使我们海阔天空……请以“进与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p> </dt> <dd> <p><span class="option">答案</span><i>略</i></p> <p><span class="parsing">解析</span><i>试题分析:【立意重点】准确把握话题关系<br /> 1、进与退,从不同角度可以分辨出不同关系。可以是一种对立关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可以是目的关系,进是目的,退是手段,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可以是条件关系,不懂得退就不可能进;可以是包含关系,有时退其实就是一种进,有时进也是一种退;可以是转化关系,进而不当,就导致后退。<br />2.关系型作文离不了对话题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必要的分析。要先选准一种关系作为确立立意的角度,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变换角度,造成文章思路的混乱。<br />3.分析关系是必要的,但只能是基础,不能是主体,主体应是从这个关系出发,阐释自己对该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的认识,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才有价值。比如,可以讲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进”与“退”,如何把握“进”与“退”的方法与尺度等。<br />4.不能对话题的多个概念平均用力,要在兼顾所有概念的基础上对某个概念有所突出,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有深度。“进与退”的话题,可以把重点放在“退”字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很好的立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br /> 5.注意思想意义的积极性和说理的辩证性。不能对所有的退全都大唱赞歌,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进”是我们必需的,而且是应该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暂时,不是永恒;只是适量,不是无休止。 <br />【精彩立意】<br />1、表面的退未必是真正的退,小退一步可以是为进一大步作准备,轻松地越出一大步也可能是无尽后退的开始。只有真正把握住进退的人,才能在任何时候都游刃有余。<br />2、进退之间往往可以成就一段人生,同样也可以使那唾手可得的成功在瞬间灰飞烟灭。这取决于个人在这进退之间所作的取舍。<br />3、处于任何一种情况下,既要做好奋力前行的准备,又要有全身而退的计划,在这一进一退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br />4、不要把退当成法宝把进当成教条、退与进的取舍需要深思熟虑、进退的抉择需要一颗平常心<br />5、只退不进是畏缩胆怯,只进不退是有勇无谋,只有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进退,才能游刃有余,事半功倍。<br />6、要正确看待退和进:要能屈能伸、要学会放弃,要知道满足<br />7、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前进中遇到失败需要我们暂时选择退,然而,前进途中收获辉煌时,暂时的退也不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8、我赞美革命者的奋勇前进,义无反顾,鄙弃胆小怕事者的唯唯诺诺,退缩不前;但我也佩服退避三舍的英雄风度,排斥一味盲目的急功近利。进与退,只在你的一步之间,能真正把握住进退的人,才能把握住真正的人生。<br />9、进,一步一步迈向自己理想的高峰,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追求。可当到达一定程度后,你就该停下,认真思索自己的位置,权衡是继续前进,还是短暂休息,还是退一步做更好的打算。只进不退,就是缺乏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正确认识,而往往产生令人遗憾的结局。<br />10、退的三种境界:畏难而退是退缩;知难而退是明智;为进而退是智慧。<br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r />点评:考场作文的立意,最重要要的是准、稳。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标新立异。要做到“准”“稳”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i></p> </dd> </d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