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dl> <dt> <p>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br />生活似乎在重复,其实生活也在改变,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将在变化中成长,只是我们不易察觉,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也许你会有很多别样的感受。<br />请以“改变”为话题作文,标题自拟,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p> </dt> <dd> <p><span class="option">答案</span><i>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br />“死短命鬼,不是说你中午不回来的吗,又在这里翻箱倒柜的!猪都被你吵醒啦!”<br />在忍了一个星期的午睡噪音后,我终于爆发了,发泄着我心中的不满。但并没有人在意我的抗议,他们仍自己做自己的事,发出刺耳的噪音……<br />我不习惯。很不习惯。<br />晚上,我跟妈妈通电话:“妈,我想回家!”“怎么了,宝贝?”“我在宿舍很不好!我晚上要吹风扇,她么说会很冷,不让我开。我眼睛比较敏感,夜晚有光照到我的眼皮上,我就会醒,我便要关灯睡觉,可他们硬要开灯睡,每天早上被光亮照醒,结果上课就打瞌睡。我每天中午都要午睡,他们不睡还每天吵我睡觉。连晚上还带朋友来我们宿舍睡,大半夜还在嘻嘻哈哈,打扰人睡觉……”已经高一的我禁不住对电话那头的妈妈小声啜泣起来……<br />“唉!”电话那头的妈妈给我的回应只是一声长长的叹息,让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那为什么别人就不会不习惯呢?”妈妈又问我。“他们已经习惯了呀!”我顺嘴回道。“那为什么你就习惯不了呢?”我无语以对。“宝贝,所有的‘不习惯’都将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习惯’,你不能去适应别人,因为你有你自己的思想,有你自己的习惯。同样的,别人也一样。你不能把你的思想,你的习惯加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不会因你而改变生活习惯。所以如果你改变不了他人,就改变你自己吧,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这个社会……”<br />尽管我对妈妈的大道理很不耐烦。但我还是记住了这句话“如果你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你自己”。我相信妈妈,她总是教会我很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br />我开始尝试早起,在早晨的灯还没亮之前我就先起来背单词;我开始习惯没有空调风扇的炎热夏日;我开始习惯听着噪音交响曲午睡;我开始习惯在周围的同学讨论明星、微博时安静的做作业;我开始习惯……<br />是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们在变强大的路上不能改变客观环境,亦不能让别人为我们改变,我们只有改变自己,适应他人。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中留下来,才能变强大,强大到睥睨天下。<br />所以,现在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i></p> <p><span class="parsing">解析</span><i>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的作文,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需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从所给材料看,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写积极的、正面的改变。所以考生需认识到,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改变。巨大的改变可以是人生观、世界观、情感等,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是态度、动作,甚至只是一个表情。改变是一种成熟,一种勇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的结果常是丰富人生的内涵,完成自我的超越,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常导致失败的降临或悲剧的发生,给社会、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考生只需围绕这些内容落笔都是符合题意的。文体上,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br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i></p> </dd> </d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