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 17:13:4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dl> <dt> <p>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br />大师说,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br />有人问:米有什么潜力呢?<br />大师回答:见过酿酒吗?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便酿成了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就是米的潜力。<br />大师顿了顿,继续说:米的潜力是怎样形成的呢?就是从它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开始,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成的。<br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p> </dt> <dd> <p><span class="option">答案</span><i>参考例文:<br />潜力<br />有一个美国的教育专家考察中国一所内地的小学,专家指定了五个学生回答一些问题,然后这专家说,这五位同学很有潜力,将来一定有出息。20年后,专家再次来到这个地方,发现这五个学生果然都有很好的前途,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同学。 <br />这说明,潜力是可以激发出来的,自信、压力、毅力都是激发潜力的条件。 <br />前面所说的那个美国专家,他并不是真的发现那五个小孩不同凡响,他只是在做一个试验,就是给孩子们信心,看他们是否有潜力爆发。他成功了,信心是激发潜力的必要条件。“我行”,“我一定行”,只有这样才有使不完的劲,才有不达目上不罢休的勇气。 <br />除信心外,压力也能产生无比的力量,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潜力。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于巨鹿,项羽率领军队渡过汉水之后,砸烂了炊具,沉下了渡船,这就是历史了有名的“破釜沉舟”,昭示士兵,没有退路了,只有决一死战,消灭敌人,才有生的希望。在这种压力之下,士兵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杀敌,最后夺取了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 <br />俗语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说把他放在最危险、最有压力的地方他才有可能激发潜力东山再起。狗急跳墙,狗平时是跳不过墙的,只有在危急关头,在压力当前,才能超越过去,爆发潜力,跳过墙来。 <br />毅力也有助于潜力的产生。齐白石原是一个木匠,“二十七,始发奋”,他并没有超人的天赋,但对于花草鸟虫都是上百次乃至千次的观察,又经过几十、几百、几千次的反复揣摩,反复练习,方正式作画,公之于世。他是靠毅力来激发潜力才成力名扬中外的青妙手。 <br />现在流行的挑战极项运动,实际就是对潜力的检验。极项就是最大潜力的爆发,这种运动有利训练参与者的意志与信心,但也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想当然。 <br />只有我们树立信心,训练自已的毅力,在一定的压力环境下,就会产生超越常人的潜力。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利于我们的美好人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br />文章开头通过美国的教育专家考察中国一所内地的小学的故事引出观点:自信、压力、毅力都是激发潜力的条件,之后结合三个方面,举出一些例子来加以议论,文章结尾,再次深化文章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i></p> <p><span class="parsing">解析</span><i>试题分析:在审题立意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从中提炼出立意。几元钱一斤的米会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是米的潜力。从中可以知道,米如此,人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米要酿成酒,需要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而在生活中,诱惑能够迷人心智,人要学会拒绝诱惑。最终大米酿成了美酒,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由此,只有甘于寂寞,人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通读材料,我们可知最后一句是主旨句,因此从中提炼的立意才是最佳立意。<br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i></p> </dd> </d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