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 17:06:5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dl> <dt> <p>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br />儒家在关于人的本性方面有两个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告子却认为“人性本无善、恶之分”。<br />你对以上观点有何体验和见解?请自选其中的一个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br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p> </dt> <dd> <p><span class="option">答案</span><i> <br />参考例文:<br />善,人之本性也<br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本性,而本性是最可爱的。<br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不足18个月大的婴儿已表现出无私精神,暗示人类天生便有助人倾向。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br />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得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br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她不只是在我们人小的时候有,而是那颗善心时时刻刻的伴随着我们。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也有他善良的一面。<br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抢劫犯在杀害了好几个人后,从警察的手底下溜走了。后来他在要上火车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他立即出了车站,抢了一辆宝马,就开始东闯西撞的逃跑。他一直在马路上横穿直撞的,当他到达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是绿灯,前面正好有一队小孩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的过马路。每一个在后面追赶警察的心都冰凉了。无辜的小孩,祖国的花朵就着样的没了生命。<br />可是奇迹就在这是发生了,那个抢劫犯。在斑马线前停了下来。没有闯过去。就这样他被警察给抓走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br />人性本善,不要因为一个人曾经做过一些坏事,就否定了他的善良。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用我都举例了吧!抗日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说不完。<br />相信吧!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br />文章开篇便提出中心观点:善,人之本性,继而由“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引出全文内容,之后以“心理研究员的发现”、“有这样一个故事”等加以叙述,引发议论,文章结尾,敲定主旨,文章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明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i></p> <p><span class="parsing">解析</span><i>试题分析:<br />本题可从以下来加以审题: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后天的坏环境会把这种善冲淡,故而也要用教化来巩固其善心;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用后天的教化来培养其向善;告子主张人性本是没有善恶的,没有善恶的人性是既能向善又能向恶的,有一种不确定性,好坏转化都会发生。<br />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本无善、恶之分”论,都强调了后天对人性的影响。<br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i></p> </dd> </d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