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 14:46:09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一个人,人们叫他“大胡子”,以下是关于他的报道:<br />【甲】<br />意大利籍天主教灵医会会士、澎湖惠民医院院长何义士修士,1924年生于意大利,十二岁加入天主教灵医会,在断绝财富、色欲、谨防意外三项会规外,何义士自己许下第四愿:为一切病患牺牲。1947年,何义士离开意大利,跟随灵医会的会士远渡重洋到中国云南省行医救人。<br />在云南工作期间,眼见当地麻疯病人的苦难,当时年仅廿三岁、心怀公义与悲天悯人的何义士修士,总是难过地掉下眼泪,于是全力投入麻疯病患的照护工作,并四处筹募基金,在云南兴建麻疯病院和综合医院。后来,何义士回到意大利潜心学医,希望学成后回到东方,继续行医。<br />1953年,何义士随灵医会的弟兄们来到当时十分落后的宜兰县罗东镇、由灵医会创设的罗东圣母医院。他视病如亲,遇有紧急状况,不惜当场挽袖输血给病人,一直到他辞世为止,总计捐给台湾人三万七千五百西西的鲜血。<br />哪里偏僻,他就去那里。1958年,他主动向修会申请,前往离岛澎湖济世行医,更募款兴建澎湖惠民医院。1973年,他到台北三重创办诊所,1983年,何义士再度回到澎湖接任惠民医院院长职务。他体恤医护人员辛苦,又不放心病患,总是坚持亲自值夜班,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限时、地,为病患看诊。不论多晚,只要有病人求诊,他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赶走疲惫,改以笑脸面对病人和家属。因为他坚信,医师给病人的信心是最佳良药。<br />【乙】1999年8月剪报<br />1.在澎湖奉献近半世纪的天主教灵医会惠民医院院长何义士,于8月15日傍晚在未为人察觉的情况下,坐在院内客厅的椅子上安详的走了,享年七十五岁。他生前曾获颁三次的医疗贡献奖,也曾获得其祖国义大利颁发的最高荣誉骑士奖章,他的逝世留给各界无限的哀思。<br />惠民医院修士韩国干表示,何院长走得很安详,脸上还泛着红润的光泽,如同在安睡中,在教会来说,这是天主因何义士为中国病患付出一生而给的荣光。<br />韩修士回忆指出,15日上午,何义士还主持圣母升天弥撒,神情愉快且精神饱满,中午用餐后,骑着脚踏车外出运动,下午四时许回到院内,一如平常般,热情地与人打招呼。接着独自一人至院内五楼的客厅小憩,至六时许,韩修士依惯例至五楼客厅请他下楼用膳,只见何义士安详的坐卧在椅上,状似熟睡,韩修士轻摇他的肩膀,发现没有反应,立即召请值班医师急救,但已经晚了一步,医师研判是心脏衰竭。<br />2.经何义士修士诊治过的病人,对他留着美丽的大胡子有着极深的印象。与他接近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留着大胡子,是因为在他廿三岁离开故乡时,母亲曾对他说:“维护神职人员形象最好的方法,就要像个爱心的老者。”从小受母亲影响甚深的年轻何修士,于是开始蓄留胡须,立志做个有爱心的人,做个具有好形象的神职人员。<br />3.何义士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容貌、身高,但却可以选择生命的样式。”因此终其一生,他都决定选择在云南或是澎湖这些偏远地区,为病患服务。他自奉甚俭,别的修士不穿的衣服,只要能穿,他都会爱惜的捡拾来穿。他一辈子关心别人,为他人设想,晚年仍时时挂念云南的麻疯病患,为了兴建那儿的第二座麻疯病院,何义士正在赶写一本有关云南麻疯病患的书,准备在圣诞节前出版,以便募款。为此,他常赶稿至凌晨两三点,过世的前一天晚上,他仍在熬夜赶书。<br />4.何义士在澎湖的最后一段路程,仅有教友、院内同事及少数曾被何义士救活的病患排在棺木两旁陪着他,走得冷清,不少人忍不住为他叫屈,当场痛哭起来。<br />现在,让时间重回1999年8月14日晚间——也就是何义士生命的最后一晚:他坐在桌前写稿,忽然觉得身体不适,于是起身走动,回座后深感自己已然年老,过往岁月一幕幕浮现于眼前,他不禁陷入沉思之中……<br />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向上天祈求什么呢?阅读上述资料后,你对何义士修士的<u>人格、襟怀与志业</u>当有所认识、了解。在此基础之下,请<u>以其眼为眼、以其心为心,用第一人称“我”写出何义士生命最后一晚的所思所感、所祈所愿。</u><br />【注意】:1.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标题自拟,题材自选,主题自定而且要明确。<br />2.不得直接重组、套用各则报导原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完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