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
<p><>东台市时堰中学</p><p>教学目标:</p><p>1.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习惯。</p><p>2.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p><p>教学设想:</p><p>1.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p><p>2.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p><p>3.课时安排:一课时。</p><p>教具使用:</p><p>自制课件,《乡愁四韵》mp3及flash,长城图片。教学过程:</p><p>一.导入语</p><p>(投影演示《诗歌写作》。</p><p>情感情是诗之胚</p><p>景物景是诗之媒)</p><p>(听听音乐《乡愁四韵》,活跃气氛)</p><p>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读象余先生写的这样的现代诗歌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p><p>(学生举手)</p><p>尝试过写现代诗歌的同学请举手。</p><p>(学生举手)</p><p>请放下。同学们,北大教授、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预言,诗歌将在21世纪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暗自高兴的同时,却不能不看到,民族诗歌的再度振兴并不是如陈先生所预言的那般轻松,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尝试着写一写诗歌好吗?</p><p>二.方法点拨</p><p>首先,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开到133页,请大家花5分钟时间把课本上关于诗歌的写作指导看一看,看看有哪些方法和注意点。</p><p>(学生看书,教师巡回指导)</p><p>提问:课本告诉了我们哪些关于诗歌写作的方法和注意点呢?(请1学生回答)</p><p>(投影展示方法:</p><p>一、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p><p>二、运用意象;</p><p>三、运用比喻和象征;</p><p>四、运用诗的内在韵律强化感情的表达。)</p><p>三赏诗、评诗</p><p>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一节。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投影)</p><p>就是那一只蟋蟀</p><p>在你的记忆里唱歌</p><p>在我的记忆里唱歌</p><p>唱童年的惊喜</p><p>唱中年的寂寞</p><p>想起雕竹做笼</p><p>想起呼灯篱落</p><p>想起月饼</p><p>想起桂花</p><p>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p><p>想起故园飞黄叶</p><p>想起野塘剩残荷</p><p>想起雁南飞</p><p>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p><p>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p><p>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p><p>教师:读得很好。请问,这一小节最有人情味的,引起你感触最深的,你认为是哪一句?</p><p>(应该是回答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p><p>师:为什么认为是这一句?能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谈谈吗?</p><p>(我想起妈妈天冷的时候也会给我送衣服来,还有棉被。[应该是这一类的回答])</p><p>师:是啊!是谁在清晨为我们盛起第一碗早饭?又是谁在深夜时还等着我们回去?那是我们伟大而又慈祥的母亲。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有感情地缓慢地读一遍!</p><p>(师生齐读。)</p><p>师:不错,读出感情来了。老师读诗的时候,都喜欢改一改别人的诗,同学们请看:“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我把它改成“想起故园铺绿叶/想起野塘满碧荷”好不好?</p><p>生:不好。</p><p>师:为什么?</p><p>生:表达的情感不对,这一首诗表达的是忧愁、感伤的情怀,而这两句的修改却用“绿叶”、“碧荷”两个有生机的事物表达的是一个快乐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来回答)</p><p>师:很好。那我换成:“想起故园的黄叶/想起野塘的残荷”,用“的”字将句子的节奏舒缓下来,不就更切合这种情感吗?</p><p>生:也不好。</p><p>师:又为什么呢?</p><p>生:一个“飞”,一个“剩”,把静景写活了,另外“剩”字还给人有苍凉之感。</p><p>师:好极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p><p>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节,能不能据此说一说这首诗歌的特点呢?</p><p>(学生讨论,回答)</p><p>明确:</p><p>(1)表达的思想内容比较集中,情与景和谐统一,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p><p>(2)这首诗感情很真挚。郭沫若说“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p><p>(3)还有节奏感,诗人通过“想起”领起,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p><p>2.我们再一起来看另外一首诗踏雪而过同学们看一看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点,还有哪些不足?讲讲自己的理由。</p><p>教师朗诵:踏雪而过踏雪而过,小雪花</p><p>一朵一朵呈现晶莹</p><p>村庄的枝桠与屋廊</p><p>照亮枯井和水</p><p>我听见松雪之上的声音雪是从土地对面飘来的</p><p>落到眼睛里</p><p>仿佛去年开放的罂粟我手执事物的诚实与雪对话</p><p>一种方言羽毛渐丰</p><p>在高高的天上穿雪飞行</p><p>踏雪而过,谁能将天空的身材切断雪影如潮</p><p>覆盖退路的每一枚石头</p><p>雪,今夜的画师倒提笔杆</p><p>踏过荒原,泪水全无</p><p>(学生讨论,回答,众说纷纭,不要求观点一致)</p><p>这一首诗是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他高一时写的,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我们也会写出诗来的。</p><p>四、写诗</p><p>1.补写《乡愁四韵》</p><p>好了,关于这首诗歌的评价我们就先进行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乡愁四韵》给读一读。</p><p>(投影,生齐读。)</p><p>乡愁四韵</p><p>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p><p>酒一样的长江水</p><p>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p><p>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p><p>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p><p>血一样的海棠红</p><p>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p><p>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p><p>师:名为《乡愁四韵》,这里只给出两韵,还有两韵,请同学们补上。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情感选择好意象,每一韵内前面的意象要和后面的意象有相似和相关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p><p>(学生续写《乡愁四韵》)</p><p>师:请同学们上来交流!</p><p>(师生交流,教师作适当的评点)</p><p>师:同学们,对于乡愁,我们还很陌生,但随着我们年岁逐渐增大,随着故乡的渐去渐远,我们对乡愁的理解会逐渐深刻的。现在,大家来看一看余先生的《乡愁四韵》后两韵。</p><p>(多媒体展示</p><p>给我一瓢雪花白啊雪花白</p><p>那信一样的雪花白</p><p>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p><p>给我一瓢雪花白啊雪花白</p><p>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p><p>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p><p>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p><p>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p><p>师:刚才好多同学的补写的诗和余先生的差不多了。可见,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会象余先生那样成功的。我建议同学们把我们今天的作品集成一个集子,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来读它,会倍感亲切、倍感激动的。</p><p>3.创作整诗</p><p>现在,大家请看:</p><p>(投影:长城图画)</p><p>师:同学们有没有到过长城?到过长城的同学请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p><p>(学生谈长城)</p><p>师:不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伴随着我们这个民族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p><p>请大家根据画面提供的图象,用合理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不超过十行。</p><p>(学生进行创作)</p><p>师:好!哪位同学先来。</p><p>(学生展示)</p><p>(师生讨论,打打分)</p><p>师:同学们看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一致吗?两位作者说说。</p><p>(作者谈)</p><p>师:可见:同一个事物可以选择不同的感情方向去抒发。同学们,请看这一首:(投影,师配乐朗读)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一道绵延的老墙/前人的风光/后人的沧桑/万里千山牢牢接壤/雨后的霓虹/落寞的长龙/一道显赫的老墙/始终冲不开/始终抛不去/始终装英雄逞豪强</p><p>师:同学们,诗不仅可读、可写、还可以唱。下面我们同唱《乡愁四韵》,前两韵我们跟着罗大佑唱余光中词,后两韵,个人唱个人写的,好吗?</p><p>(师放录音,师生同唱。)</p><p>五、作业</p><p>创作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p><p>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