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体这种侧重形式的实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何意义】
<p>问题:【马原体这种侧重形式的实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何意义】<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彭丽仪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在先锋小说的发展过程中,马原是一位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作家.从他开始,中国大陆的当代小说首次颠覆了内容与形式的等级关系,"形式"已不再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而成为写作的最终目的.这一形式至上的创作观念,不仅引发了1985年的文学爆炸,而且也使马原成为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位焦点人物.在马原的小说中,往往存在着多重的时空关系,不仅传统的故事结构方式被打乱,而且故事的背景氛围也被有意抽空,叙事逻辑呈现出"偶尔逻辑局部逻辑大势不逻辑"的奇特景观.马原这种"反故事、反人物、反情节",以"现象还原"(或称"混沌")的方式写成的作品,首次颠覆了内容与形式的等级关系,"怎么写"比"写什么"更为重要. 马原的小说创作以《拉萨河的女神》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4年以前,马原主要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如他的第一部小说《海边也是一个世界》就是一部追求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现实主义作品.此后,以《拉萨河的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虚构》、《大师》、《叠纸鹞的三种方法》、《神游》、《上下都很平坦》、《西海无帆船》为代表,马原便为小说创作注入了极为鲜明的形式实验色彩.这些作品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缔造了一种"马原体"小说. 体现"马原体"特征最著名的作品是《冈底斯的诱惑》.这部小说讲述了探寻"野人"、观看"天葬"、顿珠婚姻等三个故事.交错叙述的三个故事彼此独立,既不完整,也没有明确的线索,往往是突如其来,又倏忽而去,相互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通篇的叙述主要由"自报家门"和自言自语式的独白构成,显得随意自然,完全没有传统小说的叙事秩序.在小说中陈列各种事件的写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生活现实偶然本质的叙事"还原".而这种"还原"的叙事方式,正隐含着他对现实主义文学真实观念的颠覆意图.从这个意义上说,《冈底斯的诱惑》其实是一部作家依据自我的精神真实而展开的叙事实验,对当代文学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真实观和历史决定论构成了颠覆与挑战.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说,马原小说形式创新的意义就在于此.《冈底斯的诱惑》的叙述方法极为奇特.叙述人称的不断改变,使作品始终都没有贯穿全文的叙述者,从而达到了虚构与真实的错位转换,不仅情节受到了抑制,人物也被彻底符号化.如央金只是陆高的个人印象,而陆高也不过是作家个人经验的延伸.除此之外,小说还成功地利用了读者的期待心理,设置悬念,似有追索,但结果往往又与原来的期待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阅读心理,实践了马原的"叙述圈套".从这个角度来看, 所谓的"马原体"小说,指的就是这种放逐意义、重视叙述本身的形式实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