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从军行quot;这首诗中第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怎样的作用?quot;红旗quot;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后两句中你认为哪个词语用的最精妙,说出原.有重赏哦!!!!!!
<p>问题:quot;从军行quot;这首诗中第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起了怎样的作用?quot;红旗quot;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后两句中你认为哪个词语用的最精妙,说出原.有重赏哦!!!!!!<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马清亮的回答: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指代手法 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 3、“不见人”最精妙 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杜高明的回答: 1、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2、借代手法 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 3、“不见人”最精妙 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突入人们的眼帘之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