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对比表格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
<p>问题: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是安徽省各个地级市人口构成状况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材料二:安徽省第六次与第五次人口普查对比表格年份常住人口(万)户籍人口(万)0~14岁(%<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苏德富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读图,可以看出人口构成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两种,并且从图中也可直接读出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等地级市多沿河分布,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 (2)从材料二中可以读出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为10.18%,已出现人口老龄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减少,户籍人口增加,所以可判断出有大量的人口迁出;0-14岁所占的比重有所减少,即出生率降低,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影响;65岁及其以上的比重增加,主要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平均寿命有所延长.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铜陵的非农业人口所占的比重最高,所以其城市化水平最高.主要是由于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第二、三产业,从而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 (4)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可实行优势互补来促进其城市化、工业化.安徽可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劳动力、农产品、矿产资源等;长三角地区可作为安徽农产品的主销地,安徽也可完善基础设施,来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此外安徽还可引进长三角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故答案为:(1)地形分布:南部和西南部为山区,中部和北部为平原 人口构成:大部分地级市人口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非农业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半. 人口构成空间分布: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铜陵、芜湖、马鞍山、淮南)多沿河分布,农业人口为主的地级市分布在南部山区、西部以及中部地区.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 判断依据:65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大于7% 成因:劳务输出(人口迁移);人口寿命延长;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分析依据:前者的依据为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后者的依据为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 (3)铜陵 铜陵周围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增加了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位于长江沿岸,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人口从事第三产业;非农业人口比重大;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4)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将长三角作为主销地;完善基础设施,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为长三角提供资源和能源;引进长三角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向长三角地区输出劳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