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被处罚一共有几次南方周末因报道而遭到官方处罚共有几次,每次都是怎么处理的,这对南方周末的报道思想和报道风格产生过哪些影响请尽快回答~详细的加分~】
<p>问题:【南方周末被处罚一共有几次南方周末因报道而遭到官方处罚共有几次,每次都是怎么处理的,这对南方周末的报道思想和报道风格产生过哪些影响请尽快回答~详细的加分~】<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杜增凯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980年代 在创刊时,中国大陆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新闻界也在不断尝试着突破旧有媒体的模式.《南方周末》的出现让人们有了一种新的读报选择.从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了多份以经济、文化等内容为主的周刊报纸,其中也包括一些模仿《南方周末》的.这让中国大陆的新闻界出现了传统政治报纸之外的新的媒体. [编辑]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 1990年代中期,伴随着中国大陆的媒体舆论监督的逐渐活跃,很多媒体都开设了舆论监督类的栏目.《南方周末》较早地开设了专门版面用于舆论监督.此后《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成为报纸主打内容之一.人们一般认为快速、客观、关注社会底层是《南方周末》舆论监督内容的主要特色. 由于中国大陆的新闻监管较为严格,媒体舆论监督的稿件有时会被主管部门勒令停止刊发.《南方周末》的一些舆论监督类稿件也曾被勒令停止刊发或刊发后遭到批评,有时当事人(记者、责任编辑)也会遭到批评,有的较为严重的会被辞退.所以人们认为《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力度可能存在着弱化的趋势.而这又造成它逐渐丧失了一部分读者. [编辑]2005年《南方周末》集体辞职事件 据称《南方周末》一些编辑和记者对于薪酬和新任主编的作风等问题产生不满,与报社发生冲突,最后导致集体辞职.涉及的编辑记者中有一部分为《南方周末》的资深成员.据称,此前也有过几次报社成员的辞职事件,但都规模较小.此事件最早于(2002年)通过西祠胡同“记者的家”发布,许多具体细节外部无法得知.在随后几年中,此事被多次重新在各个网上论坛转载.由于原文中并无标注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因此被转载时,大多被当作当时发生的新闻. 2005年9月1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法律事务部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称这是一起“被人有目的地在互联网上广为散布”的虚假消息,对事情辟谣.声明中称这一消息最早出现在三年前,并披露了消息中提到人员的去向.并称将保留对侵权行为的一切法律权利.声明中对于其他一些消息作出澄清. [编辑]《2007年度盛典》事件 2008年1月19日下午,报社在北京八一剧场举办“致敬二〇〇七——南方周末年度盛典”晚会,《炎黄春秋》杂志原获多个媒体共同评得之“中国媒体最高致敬奖”第一名,报社还特意邀请该刊总编辑杜导正代表刊物上台领奖,但于当天颁奖前,报社高层收到自称来自中共中央宣传部某局某人(没报名字)致电称他们不同意该刊获此奖项,并称所安排之程序与相关录象镜头必需删掉.而报社亦问准杜导正的意见后,按此指示. [编辑]2009年奥巴马访华专访 奥巴马写给南周及其读者的信奥巴马在2009年11月访华期间,于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接受了南方周末总编辑向熹、记者张哲的独家专访.原本奥巴马不准备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并婉拒了央视的采访,这次专访是奥巴马在抵京后临时决定的.见报的稿件过于平淡,回避了人权、言论自由等敏感问题,被认为是受到了中国当局的打压,南方周末用两个半版新闻界里“开天窗”式广告作无声抗议.报纸出版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达禁令,要求各媒体不得转载此次专访内容.事后总编向熹被降职.奥巴马在访问后致函周刊和读者,写到: “TotheSouthernWeeklyanditsreaders 致南方周末及其读者 Ilookforwardtocontinuingthetiesbetweenourtwocountries, 我希望继续维护我们两国间的关系 andcongratulateyouforcontributingtotheanalysisandflowofvitalpoliticalinformation. 并祝贺你们在分析及传递关键政治信息上的贡献 Aneducatedcitizenryisthekeytoaneffectivegovernment, 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是政府高成效施政的关键 andafreepresscontributestothatwell-informedcitizenry. 而自由传媒,就对公民见识,贡献良多 ” —奥巴马 [编辑]有影响的报道 随着《南方周末》面向全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在一些城市建立记者站,报道范围扩大到广东省以外,并且在一些城市同步印刷,《南方周末》逐渐有了更广泛的读者群.一些报道能够引起全国的关注.其中封面报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有: 牟其中其人其骗1999年1月29日 克拉玛依——浴火重生的面孔2000年1月7日 我们的粮食我们的未来(旱灾特刊)2000年5月26日 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指斥中国核酸营养品2001年2月22日 张君案检讨2001年4月19日 苏共亡党十年祭2001年8月16日 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2001年11月29日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2005年8月 奥巴马独家专访2009年11月19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