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15:26:2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

<p>问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罗丽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  ①句意是:张耳于是带陈余来到桑树下面.引,拉.  ②句意是:跟张耳比起来差的很远.及,比得上.  (2)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同时还要兼顾句子的通顺.  本句重点词语:见,被、受到;而,却;死,被杀死;于,在.  翻译: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故选:D.  (3)此题是对人物形象及描写方法的考查,需要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描写,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从“吏尝以过笞陈余,余怒欲起”可以看出陈余是一个浅躁的人;陈耳能“忍小耻”.  (4)此题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及相关成语的掌握.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是曹操的典故.  故选:C.  答案  (1)①拉 ②比得上  (2)D  (3)浅躁;忍小耻.  (4)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