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15:10:43

请看下面几首诗.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

<p>问题:请看下面几首诗.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李兴林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李清照:  对项羽更多的是一种英雄的赞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也借此讽刺南宋的官吏贪生怕死,不能像项羽一样直面人生的大风大浪(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杜牧:  更多的是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有些许的批判意义:项羽能够面对生命给他的不公,但却不能接受这些不公,在自尊心受到打击的时候,他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求得解脱,这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毕竟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个成功的将领在一开始就必须经受失败并且接受它(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王安石:  很明显,他对项羽的死持一种顺理成章的态度.或者他认为“兵败如山倒”,一个将领失去了士兵,就基本上不可能东山再起;或者他觉得“士杀身以成仁”,兵败之后在对方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将领极有可能被活擒或战死.与其被俘后受尽欺凌,不如以死解脱自己.以上两种想法,源于一个观点,就是王安石认为项羽气数已尽,不可能再有所作为(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事难回),因此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一个结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至于王安石驳斥了谁的看法,那自然是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肯为君王卷土来”的观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看下面几首诗.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