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是___,___,其中一座山脉又是华北平原与___(地形区)的分界线.(2)华北地区主要的粮食作 (0篇回复)
- 【读“我国山脉和部分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上画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2)据图分析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3】 (0篇回复)
- 【右图是中国几条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7-18题:17、关于界线①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界线以】 (0篇回复)
- 【了解中国.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巨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工程,C___山脉,D___高原,E___河】 (0篇回复)
- 读甲乙两区域(阴影部分)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4~15题.有关甲、乙两点的地理位置叙述正确的是()A.甲位于东半球的热带B.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C.乙位于北半球的温带D. (0篇回复)
- 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显得愈来愈重要.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如图),回答15~17题.15.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16.过渡带与多水带的分界大 (0篇回复)
- 读我国沿30°N纬线剖面图和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⑥山脉为______山脉,它是我国一、二阶梯分界线之一,该山脉附近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填一种).(2)图一中的甲地形区 (0篇回复)
- 美国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在乙醇燃料项目上与巴西合作密切,据此完成9-11小题.有关两国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国均位于西半球B.共同濒临大西洋C.地形均以 (0篇回复)
- (1)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第二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3 (0篇回复)
-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A点的纬度是___;B点的经度是___.(2)C、D两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点;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点.(3)A点位于B点的___方 (0篇回复)
- 读下图,完成问题。小题1:下列关于①、②山脉的正确叙述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地势阶梯的分界线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D.中部和西部地区的 (0篇回复)
- 【读“中国地形地势图”(图1),完成下列要求.(1)我国地势的特点___,呈___状分布.(2)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A___、B___;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C___】 (0篇回复)
- 【依据如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完成12、13题.序号①所在的阶梯有地形分别是()A.第一阶梯,平原B.第三级阶梯,高原C.第一级阶梯,高原D.第三级阶梯,平】 (0篇回复)
-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1)我国地势特点:______,呈______分布.这种面向海洋的地势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______.(2)第一级阶梯地形区名称是______.(3)第二级阶梯地 (0篇回复)
- 读我国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______,呈阶梯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A______高原.(3)图中代表二、三阶梯分界线的序号①山脉是______山. (0篇回复)
- 读中国地形分布略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的山脉名称: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⑥___,⑦___,⑧___.(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高原,B___高原 (0篇回复)
-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第小题小题1: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地势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形山谷 (0篇回复)
-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代表的地区名称:A、______山脉B、______高原C、______平原(2)从图中总结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__,呈阶梯状分布、这】 (0篇回复)
- 读图,回答下列题目.(1)长江源头位于______省,流经的直辖市是______.(2)长江流经第一阶梯时穿过______(地形区),流经第二、三级阶梯时则穿过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地形区.(3) (0篇回复)
- 【如图是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略图,读图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1)由图可知亚洲共有九种气候类型,因此,亚洲的气候特点之一是______.(2)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①______、】 (0篇回复)